酒泉学院外援女,酒泉学院外籍女生风采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49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酒泉学院校门,你可能会被这样一道风景吸引——叁五个女生说笑着从林荫道走来,其中既有东方面孔,也有扎着脏辫的非洲姑娘。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聊的“酒泉学院外援女”群体。说真的,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时我还愣了下,心想大学里怎么还有“外援”?后来才明白,原来是大家对那些外籍女留学生的亲切称呼。

记得去年校运会,田径场上有个特别的身影。来自肯尼亚的丽莎在1500米决赛最后一百米突然加速,看台上瞬间沸腾了。“加油啊——”不知谁带头喊了起来,中文的助威声浪此起彼伏。冲过终点线时,她抹着汗朝观众席挥手,笑得特别灿烂。后来在食堂遇见,有同学好奇问她当时在想什么,她眨眨眼说:“听到大家用中文加油,感觉就像在家门口比赛一样。”

文化碰撞出的火花

这些外籍女生刚来时都闹过不少笑话。俄罗斯姑娘安娜第一次过端午节,拿着粽子直接啃,被粽叶卡得直咳嗽。中国室友赶紧教她:“得先把这层绿衣服剥开!”现在她不仅学会了包粽子,还能说出咸甜粽子的派别之争。而摩洛哥女孩苏菲在书法课上闹的笑话更逗——她握着毛笔像握钢笔,写出来的“福”字东倒西歪,自己却特别满意:“这个字胖嘟嘟的,多喜庆!”

最让我感动的是上学期期末。语言学专业的韩国学生慧珍为了准备论文,连续在图书馆熬了叁个通宵。同组的中国同学看她眼睛都熬红了,悄悄在她桌上放了罐红牛和纸条:“别一个人硬撑,我们都在呢。”后来慧珍在演讲比赛时说,那罐饮料她至今都没舍得喝。

这些姑娘把异国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她们在宿舍楼里教大家跳民族舞,在文化节上展示家乡美食,还会在冬至这天纠结该吃饺子还是汤圆。你说她们完全不想家吗?那不可能。但正如丽莎说的:“在这里遇到的每个人,都让这座西北小城变得越来越像第二个家。”

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中外学生凑在一起练口语——中国学生教她们绕口令,她们教大家唱外文歌。这种交流早就不局限于课堂了,有时候在操场散步,都能听到篮球架下传来夹杂着中英文的欢笑声。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合,或许就是大学最美好的样子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