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,都匀约附近人100元叁小时
最近在都匀的不少本地群里,总能看到“都匀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这样的消息刷屏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时我心里直犯嘀咕: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
正好前两天和住老街的表姐吃饭聊起这事,她一边夹菜一边笑:“你这就不懂了吧?我家对门张阿姨上周就试过,叫了个附近的小伙子来帮忙搬柜子。”她放下筷子比划着,“人家提前问清楚要搬几楼、家具多重,带着小推车就来了。一百块干了叁个钟头,连口水都没顾上喝,临走还把包装垃圾全带下楼。”
藏在价格背后的生活智慧
听着表姐的讲述,我突然有点回过味来。在都匀这样生活节奏不算太快的小城,很多人家偶尔需要搭把手——可能是给新买的书柜组装螺丝,或是过年大扫除要挪动沉重的冰箱。专门请搬运公司显得小题大做,找熟人又欠人情。这时候“都匀约附近人100元叁小时”这种模式,反倒成了挺聪明的选择。
我家楼下的便利店主王叔上个月就体验过。他媳妇在网上抢购了个组装鞋柜,看着说明书直发愁。王叔在社区贴吧约了个附近的大学生,那孩子带着工具箱过来,对照图纸咔咔组装,还顺手修好了店里坏掉的折迭椅。结账时王叔非要加二十,人家小伙子摆摆手:“说好一百就一百,我还能蹭您家奥颈贵颈赶作业呢。”
这种看似简单的约定,其实藏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。叁个小时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足够处理些零碎家务;一百块钱对需要帮忙的人来说能承受,对提供劳力的人也算合理报酬。就像老街口修鞋的陈师傅说的:“现在谁家没点零碎活?花点小钱省时省力,还能帮衬邻居,挺好。”
不过我也见过不太顺利的。同事小刘想找人清理阳台堆积的花盆,来的大叔干了半小时就喘得厉害。小刘赶紧喊停,照样付了全款,还塞给人家两瓶矿泉水。后来他总结经验:“下次得提前问清楚要搬的东西,双方都明白要干什么活儿。”
黄昏时分穿过都匀的南沙洲公园,常能听见锻炼的老人们闲聊这些事。树荫下摇蒲扇的李奶奶说得在理:“我们这辈人过去讲究邻里互助,现在年轻人弄出个新花样,其实骨子里还是老理儿——你帮我,我帮你,这日子就热闹起来了。”
或许“都匀约附近人100元3个小时”能流传开,不只是因为价格划算。在手机屏幕背后,是张阿姨家修好的抽屉,是王叔店里重新立起来的货架,是很多个原本让人发愁的小麻烦,就这样被轻轻化解了。
昨晚看到邻居在楼道里往墙上钉照片墙,踩着凳子晃晃悠悠的。我忽然想起什么,掏出手机点开小区群:“需要搭把手吗?我这儿有之前用剩下的水泥钉。”就像老家话常说的,远亲不如近邻,大概就是这么个理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