巢湖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老街旧巷百元情缘
巷口那棵老槐树的叶子正一片片往下掉,落在青石板上窸窸窣窑的。我踩着满地金黄往前走,忽然闻见炸串的香味——还是二十年前那家店,油锅里滋滋作响。
穿校服的男女学生挤在狭小的窗口前,女生踮着脚数硬币,男生偷偷把五块钱塞进她手心。两人分吃一串炸年糕,你一口我一口,辣椒酱沾在嘴角也顾不上擦。
一百五十块的浪漫
王阿姨在巷尾开了叁十多年杂货店,她说这条巷子见证的爱情,比电视剧还精彩。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总觉得要住大酒店吃米其林才算约会。可我们巷子里这些孩子,花一百五十块就能谈一整天恋爱。”
早上七点半,小陈会准时出现在巷口早餐摊,买两份加辣的叁鲜豆皮。他女朋友总说巷子深处那家最够味,为此他多绕两条街也心甘情愿。九块钱的早餐,换来姑娘眼睛弯成月牙。
转角音像店十块钱能听一下午颁顿,两个脑袋凑在同一个耳机上。老板从来不催,反而悄悄把《简单爱》调到单曲循环。
傍晚的电影院最划算,旧片重映场只要二十五块。最后一排的座位吱呀作响,银幕上的光影明明灭灭,比什么特效都浪漫。
算下来真是一百五十块刚刚好——如果非要算上那束巷口老婆婆卖的晚香玉的话。
李奶奶坐在自家门槛上剥毛豆,听我算这笔账直笑:“我们那会儿更省呢!去看场露天电影才五分钱,散场后他给我买叁分钱的冰棍,剩下两分钱要存起来结婚用。”
她指着斑驳的墙壁上若隐若现的刻痕:“你看,这是他当年用小刀刻的。那会儿我们说好了,要在这巷子里过一辈子。”
巷子深处的百元情缘
其实这条巷子的神奇之处在于,它总能让钱变得特别经花。或许是因为夕阳把影子拉得特别长,让时光都慢了下来;也可能是老房子屋檐下挂着的风铃太动听,让人忘了计较。
修鞋的老张头说,上个月还有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来找他,非要给他五百块,说是感谢二十年前赊账修鞋的恩情。“那会儿他追姑娘,皮鞋底都快掉了还硬撑。我给他粘好了没收钱,现在人家成大老板啦!”
但老张头最后只收了一百五十块,说这是巷子里的规矩。
暮色渐浓时,我看见那对学生坐在槐树下写作业。女孩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纸袋,里面是热乎乎的糖炒栗子。“今天数学考得好,妈妈奖励的。”她笑得比栗子还甜。
男孩低头剥栗子,剥好一颗就放进她手心。这画面让我忽然明白,巢湖小巷子里150的爱情从来不是对于数字,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温柔。就像这条巷子,看似普通,却装着最踏实的幸福。
路灯一盏盏亮起来,把相依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。炸串摊的老板娘开始收摊,哼着不成调的歌。或许明天,或许很多年后,还会有人继续在这老街旧巷百元情缘里,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