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峪关400块钱上门服务4个小时,嘉峪关四小时四百元上门服务
嘉峪关这座城市,给我的印象总是和长城分不开。那天朋友突然提起有个“嘉峪关400块钱上门服务4个小时”的体验,我第一反应还挺纳闷——这价格在景区连门票带讲解都不够吧?
等师傅骑着电动车出现在酒店门口,我才恍然大悟。他后备箱里装着全套工具,乐呵呵地说:“咱这嘉峪关四小时四百元上门服务,就是帮游客拍旅行纪念照的。很多人自己拍不出满意的照片,我就专门做这个。”
快门声里的故事
老师傅姓王,在嘉峪关拍了二十多年照片。他挎着磨掉漆的相机,带我往关城走的时候念叨:“现在人人都用手机,可拍出来的味道总差那么点儿。”他说的味道,我在后来选照片时真感受到了。同样是城墙,他找的角度能让夕阳正好从箭楼方孔漏出来,像给石砖镀了层金箔。
这四小时里,王师傅不仅拍照,还当导游。走到某个垛口他会停下来说:“站这儿,当年守城士兵就这个视角。”按下快门的瞬间,仿佛真能听见穿越时空的风声。他相机里存着不少对比图,都是同一位置的新老照片,“有些老客人隔十年又来,我就给他们拍组对照的”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在柔远楼下。王师傅调整叁脚架时随口说:“去年有对老夫妻在这儿补拍婚纱照,老太太轮椅推上来,镜头里笑得像小姑娘。”他顿了顿,“我那套嘉峪关400块钱上门服务4个小时,其实最早就是为他们破例的”。
原来那对老人年轻时在嘉峪关相识,后来腿脚不便出远门困难。儿女联系到王师傅,问能不能上门服务。他二话不说带了设备去酒店,拍完又用轮椅推着老人到关城补拍外景,前后正好四小时。从此这服务就固定下来了,专门照顾行动不便的游客。
临近黄昏时,王师傅翻着刚拍的照片嘟囔:“你看这张,云彩飘过来的时机刚好——这种运气等不来第二次。”他传照片给我时特意叮嘱:“原图直出,我不修图的。嘉峪关本来长什么样,人就该看见它真实的样子。”
回酒店路上我一直在想,这四百元买的不仅是四百张照片。那些藏在取景器后的岁月故事,那些他记得的每处城墙砖的磨损痕迹,才是更珍贵的东西。王师傅送到门口时笑笑:“下回带家人来,我还给你们拍。咱这嘉峪关四小时四百元上门服务,老顾客都认。”
现在翻看相册,确实能从他拍的照片里触摸到嘉峪关的温度。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手艺人,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地方记忆。下次再去西北,我大概还会约他的服务——不过得提前预约,听说现在找他拍照的人排长队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