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茶聚时光
鹤壁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件事,最近在校园里悄悄流行起来。下午四点刚过,教学楼里涌出的人流中,总有那么几个身影不急着回宿舍,而是拐进校园角落里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小店。玻璃门上挂着的风铃叮当作响,空气中飘着铁观音的兰花香和茉莉花的清甜,叁五张原木小桌旁,已经坐了好几拨人。
靠近窗边的位置,计算机系的王磊正捧着手机给学弟演示刚调通的代码。“你看这个循环逻辑,就像泡茶要控制水温一样,差一度味道就不同了。”他边说边给对面的杯子续上第二泡凤凰单丛,茶汤金黄透亮。隔壁桌文学院的几个女生则在讨论下周叁的读书会,桌面上摊着《诗经》和笔记本,白瓷盖碗里飘出熟普洱的醇厚气息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课堂
“刚开始觉得约茶是老人家干的事,”大二学生小林翻转着手中的建盏,“后来发现,在这比在宿舍聊得深入多了。”她记得上回和社团成员在这里策划校园音乐节,两壶茶的时间就把流程捋顺了,这是学子课余茶聚时光里最有效率的讨论。
店主李姐是毕业十年的学姐,她特意把营业时间调到下午叁点到晚上十点。“学生们需要个能说话的地方。”她擦拭着茶海说道,“有些话题在教室说不开,在食堂又太吵。”她观察到现在学生点的最多的是金骏眉和冻顶乌龙,既不会太浓影响睡眠,又能提神醒脑。
外语系的陈晨刚结束今天的兼职,熟练地点了杯桂花乌龙。她是这里的常客,用她的话说,在这里能听见各种有趣的对话。上周她偶遇美院学生在讨论毕业设计,这周旁边桌在排练话剧台词。“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,”她吹开茶汤上的桂花,“每次来都能撞见不一样的故事。”
黄昏时分,店里迎来第二波高峰。几个男生围着茶台比赛茶汤颜色谁泡得最正,电子秤和秒表摆在旁边,俨然把喝茶玩出了实验室的严谨。而角落里那对情侣安静地分享一壶玫瑰红茶,偶尔低声交谈,茶杯轻轻碰撞的声音像某种默契的暗号。
随着夜色渐深,桌上的话题也从学业转向生活。有人吐槽食堂新窗口的麻辣烫太辣,有人分享实习遇到的趣事,还有人计划周末去茶山游玩。这些看似琐碎的对话,构成了鹤壁大学城学生约茶最真实的画面。
路灯亮起时,风铃又响了。学生们叁叁两两地离开,带着一身茶香和轻松的心情。明天下午四点,当教学楼的门再次打开,还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间茶室里缓缓展开,在升腾的水汽里,年轻的思想继续碰撞出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