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私人工作室品茶,漯河茶艺工作室体验
推开那扇原木色的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这间藏在漯河老街里的私人工作室,安静得只听得到煮水的咕嘟声。老板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男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,见我进来,只是笑着点点头,示意我随便坐。
“今天想喝点什么?我们这儿有刚到的信阳毛尖,还有炭焙的铁观音。”他说话慢悠悠的,手上的动作却干净利落。我选了铁观音,想看看这间看似普通的工作室,能泡出什么不一样的味道。
一杯茶里的讲究
他取茶的样子很专注,先用茶则将茶叶轻轻拨进盖碗,凑近闻了闻,这才注入热水。第一泡洗茶,第二泡才开始品。琥珀色的茶汤倒在白瓷杯里,透亮透亮的。“喝茶啊,急不得。”他边说边把茶杯推到我面前,“得像交朋友,得慢慢处。”
我端起杯子,先闻到一股淡淡的炭火香,入口却是清甜的。说来奇怪,同样的茶叶,在这里喝到的味道就是比家里泡的层次丰富。他看我一脸惊讶,笑了笑:“水温和出汤时间都很关键。差个几秒钟,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窗外是漯河老城的街景,行人来来往往,屋里却像另一个世界。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从茶叶的产地聊到焙火的工艺。他说这家漯河私人工作室品茶空间开了五年,来的都是熟客,大家图的就是这份清净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正聊着,又来了两位客人,熟门熟路地在茶台边坐下。老板自然地添了两个杯子,像是老朋友串门。他们聊起最近去哪座茶山收茶,说到兴起时,老板还拿出不同年份的茶饼对比着喝。
“其实啊,”老板一边续茶一边说,“很多人以为茶艺工作室就是学泡茶的地方。倒也不全是。”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字画,“我们这儿经常有茶友带自己的收藏来分享,有时候是字画,有时候是瓷器。喝着茶欣赏,别有一番滋味。”
确实,我注意到博古架上除了茶具,还摆着些民间收来的老物件。有个青花瓷的茶叶罐,他说是清末的,现在还在用着。“好东西要天天用着才有灵魂,摆着看多可惜。”
这样的漯河茶艺工作室体验,已经超出了单纯喝茶的范畴。它更像一个文化交流的小聚点,让喜欢传统茶文化的人有了去处。
天色渐晚,我准备离开时,老板正在教一位年轻人怎么拿盖碗。那个小伙子看起来二十出头,学得很认真。“现在年轻人也喜欢上喝茶了,”老板后来跟我说,“这是好事,传统的东西总要有人接着。”
走出工作室,身上还带着茶香。回头看看那扇木门,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专门找来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静下心来喝杯茶,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,实在是难得。或许下个周末,我还会再来,尝尝他说的那款老白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