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荆州站旁的小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6:34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外的另一个世界

每次从荆州火车站出来,我总习惯性地往右手边那条岔路多瞧两眼。说它是小巷子吧,其实比巷子宽些;说它是街道呢,又实在算不上规整。道旁的香樟树长得特别茂盛,枝叶在半空搭成了拱形,夏天走在这儿比开空调还舒服。

巷口第一家是卖锅盔的夫妻店,那炉子从早上五点到深夜十一点都冒着热气。有回我赶最早班高铁,天还没亮透就看见老板娘在揉面,她丈夫正把烤得金黄的锅盔从炉膛里取出来。“要甜的还是咸的?”这话我听过不下一百遍。刚出炉的锅盔烫得左右手倒腾,咬下去咔嚓一声,芝麻糖浆顺着裂口流出来,这时候哪还顾得上形象。

再往里走十几步,有个自行车修理摊总停在电线杆底下。老师傅的搪瓷缸子都掉漆了,修车工具却擦得锃亮。他修车时总爱和客人聊天:“前两天有个姑娘行李箱轮子卡住了,我给她上了点机油就好啦。”说话时手上的活计不停,扳手拧得咔哒响。这条巷子像个过渡带,把行色匆匆的火车站和慢悠悠的老城区连在了一块儿。

转过弯能看见叁家并排的小餐馆,分别挂着“襄阳牛肉面”“公安锅块”“洪湖野菜”的招牌。中午时分,穿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常来打包,熟门熟路地朝厨房喊:“老规矩多加辣!”玻璃窗上凝结的水汽混着炒菜的镬气,让整条巷子都浸在油盐酱醋的热闹里。

巷子中段有家二十年的杂货店很特别,不仅卖烟酒饮料,还兼营钥匙定制和手机充值。老板娘能记住附近所有商铺的奥颈贵颈密码,有次我手机没电了,她直接把充电宝塞给我:“下次经过再还呗。”装糖果的玻璃罐在柜台排成一列,阳光穿过时会在水泥地上投下彩虹色的光斑。

晾衣绳从二楼窗户斜斜地伸到梧桐树上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叁五个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下象棋,棋盘磕碰的声音和火车的汽笛声迭在一起。穿校服的孩子们追跑打闹,书包侧兜的水壶晃当晃当响。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好奇张望,而住在巷尾的居民正不慌不忙地晾晒棉被——这条荆州站旁的小街像被按下了0.5倍速播放键。

傍晚时分的巷子最有意思。下班的人流和出站的旅客在巷口交汇,自行车铃铛声此起彼伏。卖水果的叁轮车开始卸货,西瓜堆成了小山包。炒栗子的大铁锅哗啦啦转动,糖炒栗子的甜香能飘出半条街。二楼传来炒菜声和电视声,有户人家的阳台上,月季花开得正艳。

去年冬天巷子改造,所有店铺都搭起了脚手架。我路过时发现锅盔摊临时挪到了巷口的雨棚下,修车摊的师傅穿着棉大衣在寒风里搓手。可等今年春天再经过时,墙面都刷成了暖黄色,每家店铺门口还统一摆上了绿植。修车师傅看见我就笑:“现在我这破摊子也配上风景画啦?”

深夜的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最后班次的高铁进站后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,只剩24小时便利店还亮着灯。环卫工人沙沙的扫地声里,偶尔夹杂着流浪猫打架的动静。有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暖黄灯光,大概是在等晚归的家人吧。

这条荆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从来不是什么网红打卡点,但它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让每个经过此地的人都尝到些活生生的气息。或许明天你从荆州站下车时,也该拐进来买个刚出炉的锅盔,站在梧桐树下吃完再赶路——反正,火车都到站了,还急这一时半会儿吗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