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麻城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那天路过麻城火车站,听见两个拎着行李的大哥在出站口张望,其中一个挠着头问:"这麻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啥来着?听说里头有家牛肉面特地道。"
我忍不住停下脚步。说实话,在麻城生活这么多年,每次听到有人问麻城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,都会会心一笑。那条巷子啊,对本地人来说再熟悉不过,可对外地客人却像个小小的谜题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说是小巷,其实能通汽车,只是入口不太起眼。从火车站广场往右走,绕过那排梧桐树,抬眼就能看见巷口。巷子没有正式路牌,老居民都管它叫"车站后街",地图上倒是标着"站后巷"。清晨六点,巷子里就飘起早餐的香气——炸油条的滋滋声,豆浆机嗡嗡作响,还有热干面摊主那声拖长了调的"来喽——"。
记得第一次去找朋友,他跟我说"就在车站后头那条巷子",我愣是转了半小时。后来才明白,这条巷子就像麻城人的暗号,说破了就没那味儿了。
巷子中段有家修了叁十年的钟表铺,老师傅戴着单眼放大镜,总爱和路人唠嗑。他说八十年代巷子两旁还是农田,后来渐渐成了现在这模样。这话让我恍惚,仿佛看见时光在这条麻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里慢慢沉淀。
藏在巷尾的老味道
往深处走,有家只挂蓝布帘子的家庭餐馆,做的豆丝煲是一绝。老板娘说,她家从爷爷那辈就在这儿住。"以前哪有这么多人来问路啊,现在叁天两头有人找过来。"她边说边往锅里下青菜,"其实不管麻城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怎么叫,东西好吃才是真。"
这话在理。巷子里那些老店铺,卖五金的老张、修鞋的李奶奶,个个都是活地图。有次看见个游客问路,老张直接画了张草图,哪个路口左转,哪个红绿灯右拐,标得明明白白。
黄昏时分,巷子最是热闹。放学的小孩追逐跑过,下班的人拎着菜匆匆往家赶,还有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行李箱,站在巷口张望。这时候你就会发现,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巷,其实是火车站与市井生活的连接线。
巷子南头最近新开了家便利店,夜里亮着暖黄的灯。老板娘在门口摆了叁四张塑料凳,让等车的旅客能歇歇脚。她说在这开了半年店,指路的次数比卖货还多。"现在有人来问麻城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我都直接说'站后巷',再说细了人家反倒记不住。"
夜深时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24小时便利店还亮着,偶尔有出租车驶过,车灯在青石板上投下流动的光影。站在巷口回望,火车站钟楼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清晰,而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依然守护着属于它的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