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附近街巷200元一回
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。前几天路过兴义火车站,听见两个等车的大妈在闲聊,一个说现在住旅馆不划算,另一个接话:“可不是嘛,附近街巷200元一回的钟点房多得是,比连锁酒店便宜一半。”
我当时就停下脚步了。倒不是想住店,是突然觉得这个价格现象特别有意思。你说现在随便找个快捷酒店,没个两叁百下不来,还只能住一晚。可就在火车站旁边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,偏偏就有这个价位的钟点房,还都打着“200元一次”的招牌。
小巷子里的生意经
我后来特意在那些巷子转了转。好家伙,真是别有洞天啊。一栋栋居民楼改的小旅馆,门口都挂着醒目的价目表。有个老板娘正坐在门口剥豆角,见我路过就招呼:“小伙子要休息不?咱这儿干净卫生,都是新换的床单。”
我装作要住店的样子问了问行情。老板娘挺健谈,说他们这儿主要做钟点房,兴义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是行价。“四个小时够用了嘛,比住整天划算多了。”她掰着手指头算给我听,“来火车站接人送人的,坐夜车想找个地方眯一会儿的,还有临时办点事的,都爱往我们这儿来。”
正说着呢,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大哥过来开房,说是晚上十点的火车,想先洗个澡睡一觉。老板娘利索地办了手续,收了两百块押金。那大哥临走还问了句:“到时间能提醒我不?”老板娘笑着指指墙上的挂钟:“放心,我这钟准得很。”
这让我想起之前听过的一个说法——火车站周边自成一个小生态。还真是,这些藏在巷子里的小旅馆,看似不起眼,却解决了不少人的实际需求。你说要是没这些地方,那些要赶夜车的人怎么办?难道真在候车室干坐七八个钟头?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经营模式也挺考验人的。另一个旅馆的老板跟我说,他们最怕遇到不好伺候的客人。“有的客人觉得反正就两百块,可劲儿造,把房间弄得一团糟。”他点了根烟,语气里透着无奈,“所以我们现在都收押金,退房时检查没问题再退。”
我在巷子口买了瓶水,顺便跟小卖部老板聊了聊。他说这些旅馆开了有些年头了,生意一直挺稳定。“毕竟位置在这儿摆着呢,火车站每天人来人往的,总有人需要临时歇脚的地方。”
转身要离开时,又看见那家旅馆的老板娘,还在那儿安安静静地剥豆角。有客人来了就招呼一声,没人的时候就忙自己的活计,倒是一副从容自在的模样。也许这就是小巷子里的生存智慧吧,不争不抢,就守着这一亩叁分地,做的都是街坊邻居和过路客的生意。
走出巷子回到火车站广场,看着匆匆忙忙的旅客,再想想刚才那条安静的小巷,忽然觉得挺有意思的——同一个火车站,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一个喧嚣繁忙,一个安静从容,各自满足着不同的需求,倒也是种互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