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那里有站小巷的,乳山站边小巷位置
乳山站边的小巷
说起乳山火车站,很多第一次来的朋友都会在出站时愣一下——眼前是宽敞的马路和新建的广场,可那些听说过的特色小店、接地气的小馆子都藏在哪里呢?我刚来那会儿也这么迷茫过,后来才摸到门道:你得找对出口,往东边走大概两百米,能看到一条不太起眼的下坡路,拐进去,嚯,别有洞天。
那条主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矮房子,墙面斑斑驳驳的,反而有种亲切感。早上七八点钟最热闹,早餐摊子的热气混着方言的叫卖声,空气里都是油条、豆花的香味。老板娘麻利地给你盛上一碗滚烫的豆浆,还会提醒句“小心烫着”。这种热乎劲儿,和大商场里标准化流程做出来的东西,味道就是不一样。
往里走会发现,这些小巷其实是连成一片的。除了主巷,还有几条更窄的岔路,像毛细血管似的伸向居民区。有家开了十几年的修鞋铺,老师傅就坐在巷口,不紧不慢地忙活手里的活计;隔壁是间杂货铺,从针头线脑到酱油陈醋啥都卖,街坊邻居来了,买完东西总要站着聊上几句家常。
要说这乳山站边小巷位置,确实挺特别的。它离车站近,走路几分钟就到,但又恰到好处地避开了主干道的嘈杂。等车的旅客可以溜达过来吃个便饭,附近的居民也把这里当成日常采买、散步的地方。这种混搭让小巷既有烟火气,又不至于太过商业化的感觉。
我记得去年冬天,有个外地朋友来乳山,我特意带他穿这些小巷。他在一家不起眼的手工水饺店连吃了两盘鲅鱼饺子,直说比大酒店里的还鲜。老板娘听说是远道来的客人,又送了我们一碗饺子汤,笑着说“原汤化原食”。朋友后来总念叨,说这才叫旅游,不是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景点,而是体会这种藏在街角巷尾的生活滋味。
当然啦,这些巷子也不是十全十美。下雨天有些路段积水,得踮着脚找地方下脚;有些老房子的墙皮剥落得厉害,看着确实需要修整了。但奇怪的是,这些不完美反而成了它魅力的一部分,让人觉得真实,没有经过刻意的包装。
现在城市发展快,很多老街区都拆的拆、改的改,能保留住这样一片有生活气息的地方挺难得的。每次我从外地坐火车回乳山,放下行李就喜欢来巷子里转转,吃碗熟悉的面,听听熟悉的乡音,这才算真正回到家了。那些高楼大厦哪儿都有,但这条乳山站边的小巷,可是独一无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