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津小红书上都是高级外围吗,河津小红书上全是高端外围吗
最近刷手机的时候,总能看到有人在问河津小红书上都是高级外围吗这样的问题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我都愣住了,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:这都哪儿跟哪儿啊?
我有个表妹就在河津工作,周末聊天时特意问了她这事。她捧着奶茶笑得前仰后合:“姐,你也信这个?我们平时在小红书都是看本地美食推荐,上周还跟着攻略找到一家超地道的羊肉胡卜。”她翻出手机给我看,满屏都是探店视频和旅游打卡,哪有什么乱七八糟的。
平台上的真实面貌
后来我专门花了几个晚上研究这个事。发现河津本地用户主要分享的都是日常点滴——樱花大道开了多少花,龙门景区的黄河水势如何,连新开业的商场优惠券都会互相提醒。有次刷到个在铝厂上班的小伙子,天天发他们食堂的饭菜,底下好多本地人讨论哪个窗口最好吃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平台都难免鱼龙混杂。前阵子确实有人发过些暧昧的酒店照片,配文也挺含糊。但你要说这就代表整个河津小红书的风气,那可太冤枉了。这些内容通常活不过半天,平台审核现在严格着呢。
我认识个在河津开民宿的老板娘,她小红书上全是客人拍的夕阳照片。“有些人总爱带着有色眼镜看小城市,”她边擦杯子边说,“我们这儿年轻人分享生活,和北上广没什么两样。”
换个角度看问题
其实“河津小红书上全是高端外围吗”这种疑问,本身就很值得琢磨。为什么大家会对一个叁四线小城的社交平台产生这种联想?可能总觉得小地方就该管理松散吧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正因为城市圈子小,大家反而更注重维护网络环境的干净。
上周碰到个从太原回来的高中同学,他说现在老家年轻人玩社交媒体可比大城市还规矩。“在河津发条动态,分分钟能被亲戚邻居看见,谁还敢乱来?”这话说得挺在理,熟人社会的监督效应比什么算法都管用。
现在再看到类似提问,我都会把收藏的几个河津本地博主主页分享过去。有个叫“河津小厨娘”的姑娘,每天教做家常菜的视频特别温馨,最近还在教怎么做正宗的河津麻片。这样的内容,才是平台上真正的主流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,表妹昨天又给我发了条小红书链接——是本地剧团演的蒲剧《薛仁贵》选段,底下评论都在夸唱腔地道。你看,这才是属于河津的,鲜活的,真实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