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100元3小时约,高州叁小时百元约
这两天在高州的街头巷尾,总听人提起“高州100元3小时约”这事儿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,我也纳闷——这到底是个什么约法?
后来在城南的茶餐厅碰见老邻居陈姐,她正和几个姐妹聊得热火朝天。凑近一听,说的正是“高州叁小时百元约”。陈姐见我好奇,笑着解释:“就是我们几个老姐妹约好,每人出100块,凑钱租个包厢,唱唱歌、喝喝茶,正好叁个钟头。”
这笔账怎么算
我掰着手指头一算,还真是。碍罢痴下午场的小包间,叁小时大概300元,平摊到五六个人身上,每人也就五六十。剩下的钱足够点一壶好茶,再加两份小吃。这样算来,100块钱绰绰有余。
“关键是这叁个小时里,咱们能把家里那摊事暂时放下。”陈姐抿了口茶,“孩子上学、老人看病这些家常里短,在这里都能互相说道说道。有时候聊着聊着,心里那些疙瘩就解开了。”
坐在旁边的李阿姨接过话头:“可不是嘛!上回我为了儿子找工作的事发愁,她们给我出了不少主意。最后还真有个路子帮上了忙。”她说着,眼角笑出了细密的皱纹。
这个小约定带来的改变
这种“高州100元3小时约”慢慢成了她们生活中的小仪式。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下午,雷打不动。有时候在碍罢痴,有时候去茶馆,偶尔还会约在哪个姐妹家里。
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简单的约定让她们的生活悄悄发生了变化。王阿姨在聚会上学会了用手机打车,张奶奶在大家的鼓励下开始去老年大学学书法。用她们的话说,这“高州叁小时百元约”不光是休闲,更像是个互相充电的小站。
有次我在菜市场遇见陈姐,她正熟练地用手机支付。她笑着说:“都是跟姐妹们学的,现在买菜都不用带零钱了。”那神情,像极了学会新把戏的年轻人。
其实想想,这个约定的精髓不在那一百块钱,也不在那叁个小时。它更像是个由头,让这些为家庭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,能理直气壮地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他们用最实在的方式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。
昨天路过那家常去的茶楼,透过窗户又看见陈姐她们那一桌。茶杯里冒着热气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。或许,这样简单而温暖的“高州100元3小时约”,正是生活本该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