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宁同城扫码新茶,南宁同城新茶扫码品鉴
这两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南宁同城扫码新茶的消息,朋友小陈昨天还兴冲冲地给我发来定位:“这家店的新茶确实不错,扫码点单特别方便,要不要周末一起去坐坐?”
说起来,南宁人喝茶的习惯真是越来越年轻化了。记得以前跟着家里长辈去茶庄,总得规规矩矩坐着品茶。现在倒好,随便走进一家商场,都能看见年轻人举着手机扫码,不出五分钟就能喝到现泡的茉莉花茶或是冰萃乌龙。
手机一点,好茶到手
上周我在青秀区试了家新开的茶饮店,店面不大,但装修得特别雅致。刚落座,服务员就指着桌上的二维码说:“扫码就能看我们的新茶系列。”我半信半疑地打开手机,没想到界面特别清爽,每种茶叶都配了实拍图和简短介绍,还能选冲泡方式——传统热泡、冷萃或是加气泡水。
选茶的时候我犹豫了半天,最后点了他们主推的桂花乌龙。刚下单不到叁分钟,茶就端上来了。玻璃壶里飘着金黄的茶汤,桂花香扑鼻而来。服务员笑着说:“这是我们今早刚到的茶青,现在点单的人多,都是现点现泡。”
坐在我隔壁桌的是一对年轻情侣,女生正举着手机给男朋友看:“你看这个‘寻茶记’功能,能查到茶叶产地和制作过程诶。”男生抿了口茶点点头:“比直接去茶叶店买茶直观多了,至少知道泡出来是什么样子。”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。现在连买茶叶这种事,都能在手机上搞定。前天我表姐还在家庭群里分享,说她在南宁同城新茶扫码品鉴活动中,用手机扫了个码就尝到了十几种新茶,最后直接在线上下单,第二天就送货上门了。
不过有个细节让我挺在意的。有些店家会把二维码贴在很显眼的位置,但对于茶叶的具体信息却说得模棱两可。有次我扫完码才发现,所谓的“特级铁观音”其实只是普通等级。这让我想起楼下张阿姨常念叨的话:“茶还是要亲眼看过、闻过才踏实。”
现在南宁街头的茶饮店越开越多,光是东盟商务区就有二叁十家。每家都在推扫码点单,有的还搞起了会员积分。我常去的那家店老板说,自从上了扫码系统,老客户复购率明显提高了:“客人扫过一次码,下次想喝茶直接在线下单,不用特意跑过来。”
前两天路过中山路,发现连传统的茶叶店都在门口贴了二维码。老板是个中年人,一边整理茶具一边说:“现在年轻人都习惯手机点单,我们也得跟着变嘛。不过——”他顿了顿,认真地看着我,“茶好不好,最终还得靠舌头说话。”
这话确实在理。科技让买茶变得更方便,但品茶的那份仪式感,那种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的乐趣,恐怕永远都替代不了。就像昨天下午,我特意绕到常去的那家茶室,没扫码,而是让老板推荐了新到的凤凰单丛。看着他娴熟地温壶、投茶、注水,那一刻突然觉得,有些体验,确实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