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海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茶香课堂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38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窗外飘着细雨,教室里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。龙海市实验中学初二(3)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投入盖碗,动作虽然生涩,眼神却格外专注。这可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劳动实践课。

“刚开始听说要在教室里泡茶,我还以为是开茶话会呢。”扎着马尾辫的李芸笑着摆弄手中的茶具,“没想到第一节课老师就让我们辨认茶叶,光绿茶就分出七八种!”坐在她旁边的王明接话道:“我最怕烫手了,第一次冲水时差点把盖碗打翻。不过现在慢慢掌握了水温,发现泡茶就像做实验,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最后的口感。”

茶香里的学问

这门特别的课程源于校长林建国的突发奇想。去年秋天,他在茶山考察时发现,当地很多孩子虽然生长在茶乡,却对茶文化一无所知。“把茶台搬进教室”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。教导主任最初还担心会影响学习,没想到实施半年后,不仅课堂纪律变好了,连语文课写观察作文的水平都明显提升。

“记得有次茶艺师让我们品鉴不同水温泡的龙井,”戴着黑框眼镜的张轩推了推眼镜,“85度的茶汤鲜爽甘醇,100度的却带着苦涩。那瞬间我突然明白,有些事情急不得,就像学习要循序渐进。”他说这话时,正在不紧不慢地温杯烫盏,手法已然相当纯熟。

家长们也从最初的质疑转变为支持。李芸的母亲发现,女儿自从上了茶艺课,写作业时不再毛毛躁躁,能安静地坐上一个小时。“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孩子很远,现在看她能品出铁观音的‘观音韵’,我才意识到,这种浸润式的教育确实不一样。”

茶艺老师陈静是本地有名的评茶师。她设计的课程别具匠心:春天带学生采茶青,夏天练味觉分辨,秋天学茶史典故,冬天研习茶席布置。在她看来,茶道不仅是技艺,更是培养专注力的过程。“这些孩子刚开始连叁分钟都坐不住,现在能完整地进行十八道冲泡程序,这种成长比考试得高分更让我欣慰。”

随着课程深入,学生们自发组织了“校园茶会”。每月最后一个周五,教室会变身成雅致的茶空间。同学们轮流担任茶主,用当季茶品招待师生。上周的茶会上,平时沉默寡言的刘薇主动讲解了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,流畅的表达让班主任都感到惊讶。

暮春的午后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茶席上。同学们正在为毕业茶会做准备,这是他们送给学校的特别礼物。王明负责挑选茶叶,他反复比较着不同批次的铁观音:“要找到香气最持久的那款才行。”而李芸则在练习她的招牌动作——关公巡城,力求每杯茶汤浓度均匀。

微风拂过教学楼,带走缕缕茶香。那些在盖碗间流转的光阴,已经悄悄改变了这群少年。或许很多年后,当他们再次端起茶杯,还会想起这个充满茶香的教室,想起在这里学会的耐心与从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