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州品茶课程工作室,池州茶艺研习工作室
每次路过这家工作室,总能闻到淡淡的茶香从木格窗里飘出来。说真的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有个让人慢下来的地方,实在难得。
推开那扇老榆木门,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左手边的博古架上整齐陈列着不同年份的茶饼,右手边的墙上挂着茶艺师资格证书。最吸引人的还是正中央那张原木茶桌,上面摆着整套青瓷茶具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记得第一次来上课时,我连茶壶都端不稳。老师却笑着说:“别急,茶道讲究的就是个心静。”她轻轻提起水壶,手腕微微倾斜,热水顺着壶嘴缓缓注入盖碗。“看,就像这样,让水流带着节奏。”
说来也怪,就这么个简单的动作,我反复练习了整整两个下午。可当你真正静下心来,反而能感受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——水温在不同容器中的变化,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,甚至不同水质冲泡出的茶汤色泽差异。
池州品茶课程工作室最打动我的,就是这种不慌不忙的教学态度。老师们常说:“喝茶这件事,急不得。”确实,从认识六大茶类到掌握冲泡技巧,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沉淀。
茶艺是门手艺活
你可能会觉得泡茶很简单,不就是茶叶加水嘛。可真正上手才知道,这里面门道多着呢。就拿最简单的注水来说,高低缓急都有讲究。高冲能让茶叶充分翻滚,激发香气;低斟则避免烫伤叶片,保持茶汤清透。
在池州茶艺研习工作室,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如何“识茶”。老师会让我们闭上眼睛,通过闻香来辨认茶叶种类。这个练习特别有意思,刚开始我总把铁观音和黄金桂搞混,后来才发现它们的香气一个清扬,一个沉稳。
实际操作环节往往最热闹。记得有次练习盖碗冲泡,同桌的小王手忙脚乱,差点把盖碗打翻。老师走过来示范:“你看,叁指合力,稳稳托住。感觉烫就调整姿势,别硬撑。”这句话,我觉得放在生活中也挺受用。
慢慢地,我学会了根据茶叶特性调整水温。绿茶要用80度左右的水,红茶则需要沸水激发香气。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别,往往决定了茶汤的最终品质。
茶桌上的学问
在工作室学习久了,我发现茶艺不仅仅是技术活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。每次课程开始前,老师都会带着我们先静坐五分钟。“把外面的喧嚣留在门外”,这是工作室的教学理念。
茶席布置也很有讲究。主泡器、公道杯、品茗杯的摆放位置,既要符合流程需要,又要体现审美趣味。老师说:“茶席就是你内心的外在呈现。”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。
最让我受益的是学会了专注当下。注水时专注注水,闻香时专注闻香。这种专注力训练,不知不觉中也改善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。以前总爱同时处理多件事,现在更愿意一件件来,反而效率更高。
工作室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,有想开茶馆的创业者,有希望通过茶道静心的上班族,也有单纯爱喝茶的退休老人。但不管什么身份,坐在茶桌前,大家都成了专注学习的同窗。
课程进行到中级阶段,我们开始学习茶席插花和茶点搭配。老师说:“喝茶是综合体验,好的环境、合适的茶点,都能让品茶体验更完整。”这个观点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现在,每逢周末我都会来工作室坐坐。有时候是上课,有时候就是单纯喝杯茶。在这个空间里,时间仿佛走得慢了些,让人有机会好好喘口气。也许这就是茶艺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急着给你什么,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