肇东火车站小巷子,车站旁小街景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7:40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肇东火车站出站口,我忽然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。印象里该有条热闹的大马路,可眼前只有条歪歪斜斜的小巷子,像条褪色的布带子,懒洋洋地挂在站前广场边上。

巷口蹲着个卖烤地瓜的大爷,铁皮桶里飘出甜丝丝的白气。“头回走这条近道吧?”他掀开桶盖,露出烤得裂皮的地瓜,“车站扩建那会儿,这条老巷子差点给拆喽。”我接过烫手的地瓜,决定往巷子里走走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刚拐进去就闻见葱花爆锅的香味。叁轮车铃铛叮当作响,车斗里堆着沾泥的萝卜。穿棉睡衣的妇女站在梯子上晾腊肉,油珠滴在青石板上,很快被晒太阳的土狗舔干净。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——家家门楣上都钉着两种门牌:蓝底白字的新式门牌,旁边还留着红漆手写的旧号牌。

杂货铺老板娘边嗑瓜子边说:“新来的快递总找错门,我们就都留着老门牌当路标。”她指着墙上斑驳的“车站旁小街景致”字样,“这排字还是当年火车站宣传科给刷的,现在掉色掉得都快认不出了。”

往里走发现巷子是个活物。晾衣绳横跨两侧屋檐,印着牡丹花的被单在风里扑簌簌响,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粉。修鞋摊的老爷子不紧不慢地绱鞋底,针线穿过千层布的声音,像某种安详的节拍器。

声音里的记忆

在肇东火车站小巷子深处,声音都是有形状的。二楼传来断续的二胡声,拉的是《站台别》,跑调的旋律混着火车汽笛,意外地和谐。穿校服的男孩蹲在邮局门口喂流浪猫,塑料碗碰着青石板,发出清脆的磕碰声。

最打动我的是巷子与铁轨的对话。每当列车进站,晾晒的衣物会微微颤动,瓦片轻轻作响,整个巷子仿佛在回应远方的轰鸣。等列车开走,切菜声、麻将牌碰撞声、收音机里的评书声又重新浮上来,像退潮后露出的礁石。

五金店老板在门口支炉子烧水,铝壶噗噗冒着蒸汽。“我在这住了四十年。”他拎起滚开的水壶冲茶,“你看对面月台上那些急慌慌的旅客,我们巷子里的人倒像在另一个时区活着。”

这话让我愣了一会儿。确实,隔着几十米距离,这边晾晒的棉被还保持着蓬松的弧度,而月台上的人们正拖着行李箱奔跑。两种时间在肇东火车站小巷子交界,却互不打扰。

巷尾有家改了招牌的旧书铺,原来叫“铁道书屋”。老板是退休的列车员,收藏着不同年代的火车时刻表。“现在用不上啦。”他抚着泛黄的内页,“但常有人来查某趟消失的车次,说是想找回当年在车站旁小街景致里等过的人。”

黄昏时分,我在巷口遇见面熟的地瓜摊大爷。他正收摊,递来最后一块地瓜:“早上看你往巷子里走,就猜你得转到天黑。这条老巷子啊,看着破落,可每个犄角旮旯都藏着故事呢。”

回头看时,晚霞正给巷子镀上金边。炊烟与蒸汽混在一起,模糊了旧门牌上的字迹。或许某天扩建工程真的会来,但这些落在青石板上的晨昏,这些嵌在砖缝里的家常,早已长成比水泥更结实的东西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