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尔古纳高端大选海选实体店,额尔古纳精选大选现场直营店
走进额尔古纳河边那家门面挺气派的店铺时,我手里还攥着手机导航。门口穿蒙古袍的姑娘笑着掀开毡帘,里头飘出马奶酒的醇香,混着木质展示柜特有的气味。这地方和想象中不太一样——没有商场专柜那种冷冰冰的玻璃柜,倒像是走进了草原牧人的家里,只不过他家的“收藏品”格外讲究。
穿蓝缎子蒙古马甲的老张从里间迎出来,铜铃在门框上叮咚响。“来看皮子的?”他手里还拿着半块正在打光的玛瑙原石,工作围兜上沾着星星点点的水磨痕迹。听说我想选件正经的草原皮具,他直接把我带到西墙那排挂着的鞣制皮料前,随手拿起张棕褐色的皮子:“听听这声。”
指尖传来的草原记忆
他轻轻抖动皮料,发出沉闷厚实的噗噗声,像是远山传来的马蹄踏土声。见我好奇,老张把皮子递过来让我摸。接触的瞬间就惊着了——这质感完全不同于商场里那些滑腻的人造革,指尖能清晰感受到天然皮纹的起伏,细密毛孔还在呼吸似的,带着鞣制时浸透的植物清香。
“额尔古纳高端大选海选实体店能立住脚,靠的就是这些细节。”老张用指甲在皮料边缘轻轻一划,露出均匀的切面,“你看这密度,得是吃过叁个月露水草的牛,秋分前后取皮,再用手工鞣制大半年。”他说话时,窗外恰好有运草料的拖拉机经过,柴油机的突突声与店铺里的静谧形成奇妙呼应。
墙角的老式收音机正在放长调民歌,某个瞬间我忽然走神,觉得手里这块皮子像是活物,还带着草原的风声和牛羊的鼻息。
架子上摆着二十几种皮料样本,从两岁羔羊的软皮到陈年骆驼皮。老张说他们每月收到的皮料得先在这里静置两周,等适应了本地温湿度才敢动手制作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做棉被,新棉花总要晾透才肯缝进被套。
银扣子里的老手艺
最让我驻足的还是那些银质搭扣。老师傅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,正用鹿骨锥子给银扣雕刻云纹。他说这些纹样都来自河岸边的白桦树皮,每道转折都得顺着金属的性子来。“机器压的花纹太死板,”他举起半成品对着光,“手雕的纹路会呼吸。”
额尔古纳精选大选现场直营店的后院其实是个小工坊,叁个老师傅带着徒弟每天最多完成五件皮具。缝线要用亚麻线浸蜂蜡,针脚密度严格控制在每寸叁十二针。有次新来的学徒偷懒少缝了两针,整个钱夹都得拆了重做。
等着师傅给皮包做最后抛光时,我注意到柜台玻璃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。是二十多年前这家店刚开张时的模样,当时还是用毡房当店面,门口拴着两匹备鞍的马。老张笑着说,那时过往的牧人常进来歇脚,皮具都是挂在马鞍旁自然养出光泽的。
临出门时,铜铃又响起来。我抱着新得的皮包推开店门,河风立刻把皮子表面的植物鞣剂气味送进鼻腔。这味道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总有人专程开车叁小时来这儿选皮具——在快时尚泛滥的年代,能找到件带着手艺人体温的物件,倒成了稀罕事。斜阳把店招的阴影拉得老长,那排蒙汉双文的金字在暮色里微微发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