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兵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邻近地区300元的情感故事
老街拐角的咖啡馆里,小陈盯着微信钱包里仅剩的326.8元发呆。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,这是他在调兵山附近工作的第叁个冬天。
“两份蜂蜜面包,一杯热美式。”他熟练地点单,这是李姐最喜欢的搭配。李姐是街对面纺织厂的女工,每周叁下午都会来买同样的东西。
叁百块的特殊含义
记得第一次遇见李姐,是个特别冷的傍晚。她站在咖啡馆门口搓着手,羽绒服袖口磨得发白。“能...能借我叁百块钱吗?”她声音很小,“我闺女发烧了,工资还得叁天才发。”小陈摸了摸兜里刚发的夜班补贴,正好叁百块。
从那天起,每周叁李姐都会来还50块,每次都带着自己腌的咸菜或织的毛线手套。小陈劝她不用这么客气,她总是笑笑:“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嘛。”
就这样,这叁百块钱像根细细的红线,在调兵山附近的两个陌生人之间牵出了故事。小陈发现,李姐其实比他大不了几岁,只是常年倒班让她看起来有些憔悴。
“今天厂里发了奖金。”李姐把温热的叁百块钱推过来,脸上带着轻松的笑,“终于能一次性还清了。”小陈注意到她手背上的创可贴换了新的。
“其实不用这么着急...”
“那不行,”李姐打断他,“欠着钱睡觉都不踏实。”她小心地掰开蜂蜜面包,把沾着蜂蜜多的那边推给小陈。
雪越下越大,窗外的行人渐渐稀少。李姐说起老家的女儿,今年该上初中了。“等攒够了钱,就把她接来在调兵山附近上学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睛亮晶晶的。
发生在隔壁县城的事
吧台的老张听着他们的对话,忽然插话:“这让我想起隔壁县城的事。去年有个小伙子,也是花了叁百块,在旧书店认识了个姑娘。现在两人在城南开了家小面馆,生意可红火了。”
小陈和李姐相视一笑。在物价飞涨的今天,叁百块能做什么呢?或许不够吃顿大餐,不够买件像样的衣服,但在这片土地上,它偏偏能牵扯出最朴素的情感故事。
“其实我知道,”李姐突然说,“那天你兜里就剩那叁百块了。”她指了指窗外开始融雪的街道,“所以这些周叁,我每次都来。”
小陈愣了愣,低头搅拌着凉了的咖啡。原来她早就发现,那些“顺便多腌的咸菜”、“织多了的手套”,都是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路灯依次亮起,在雪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李姐站起身系好围巾:“下周叁...”她顿了顿,“下周叁我休班,带你去吃我知道的一家刀削面,可筋道了。”
“还是我请你吧,”小陈笑道,“这次可别抢着付钱了。”
玻璃门上的风铃轻轻响起,小陈看着那个逐渐消失在雪幕中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个冬天似乎没那么冷了。在这个平凡无奇的傍晚,在调兵山附近,一段始于叁百块钱的故事,正在悄然续写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