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城可约可空降是什么套路,可空降可约是啥套路
街边听到的悄悄话
前两天在邹城的小吃街上,无意间听到两个年轻人在聊天。一个说:“你看这个,写着邹城可约可空降,到底啥意思啊?”另一个摇摇头:“谁知道呢,听着就不太对劲。”他们快步走开了,我却愣在原地。这种广告语现在真是无处不在,朋友圈、短视频,甚至一些本地论坛都能看到。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“邹城可约可空降”这种说法时,我也迷糊过。字面上看,“可约”就是能预约见面,“可空降”更夸张,像是随时能飞到面前似的。但仔细想想,这不是跟网上那些“同城速配”、“即时陪伴”的套路很像吗?
这些广告通常打着“交友”、“陪伴”的幌子,用些暧昧不清的词汇吸引人点击。等你好奇联系过去,对方就会开始要红包、要路费,或者推荐下载某些础笔笔。我有个朋友就差点上当,对方说是在孟庙附近,结果要了200块“诚意金”就消失不见了。
现在这种套路真是五花八门。有的说自己是大学生兼职,有的装成白领减压,但核心都一样——先吸引你的注意力,再用各种理由要钱。他们最擅长利用人的好奇心和孤独感,话说得模棱两可,让你自己往某些方面联想。
说到“可空降可约是啥套路”,这其实就是换了个说法而已。就像把“免费试用”说成“零元体验”,本质没什么区别。这种文字游戏的目的,就是让不明就里的人产生误解,以为是什么浪漫邂逅。
其实要识破这些很简单。第一,正经交友不会一上来就要钱;第二,真人见面更不会先收什么保证金;第叁,那些说话特别急切,不停催你决定的,八成都有问题。在邹城这样的小城市,这种套路反而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。
记得去年在唐王湖公园,就有人被骗了好几千。对方说在附近,但要先转账证明诚意,结果钱一转人就消失了。报警后才知道,对方根本不在邹城,连滨笔地址都在外省。
现在想想,为什么这类套路在邹城这样的城市特别多?可能是因为地方小,人际关系紧密,大家戒心没那么强。加上最近几年网络交友流行,很多人既好奇又缺乏经验,正好给了骗子可乘之机。
要是再仔细琢磨,这种“可约可空降”的套路背后,其实反映了现在某些人的浮躁心理。什么都求快,连交友都想要“速配”,这不正中了那些骗子的下怀吗?
我在想,要是下次再看到这类广告,或许该多个心眼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突如其来的“缘分”往往都带着目的。与其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承诺,不如在现实生活中,通过正经渠道认识朋友。
其实在咱们邹城,有不少正规的同城活动。图书馆的读书会、体育馆的羽毛球群,还有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,都是认识新朋友的好去处。虽然过程慢些,但至少真实可靠。
话说回来,那些还在相信“可空降可约”的人,或许不是傻,只是太渴望陪伴了。这个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很近,实则很远。但这种心理需求,不该成为被骗的理由。
下次你要是再看到“邹城可约可空降”这样的广告,不妨笑一笑划过去。保护好自己和钱包,比什么都重要。在这个真真假假的网络世界里,保持清醒比什么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