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钟情的弄堂风情
景德镇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钟情的弄堂风情
你要是来景德镇旅游,别光顾着去那几个大景点。真正的魂儿,都藏在那一条条弯弯曲曲、高深莫测的小巷弄堂里。而且你仔细看,那些在里头晃悠、发呆、或蹲在门口抽烟的,多半是本地的爷们儿。这就有意思了,为什么他们对这些地方情有独钟?
这事儿吧,得从窑火说起。景德镇的男人,骨子里大多揣着一团火,跟烧瓷的窑火一个性子。外头的大马路,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太吵,太急,那团火容易被风吹得乱窜。可一钻进这青石板小巷,世界立刻就慢了下来。脚底下是几百年来被无数双脚磨得温润的石头,两边是斑驳的、偶尔还能看见嵌着碎瓷片的老墙。这地方,能镇住那团火,让它安稳地、匀速地燃烧。
你随便找个巷口往里走,没几步,准能听见拉胚机嗡嗡的、带着节奏的声响,像是这弄堂的呼吸声。探头往那半掩的木门里一瞧,可能就是个老师傅,或者一个沉默的年轻人在转盘前忙活。手贴着泥巴,泥巴贴着心,那股子专注劲儿,旁若无人。旁边的景德镇男人背着手站着看,能看半天,也不说话,就那么看着。这是一种默契,是手艺人之间不用言传的欣赏,也是他们给自己寻的片刻宁静。
再说这社交场。大饭店和咖啡馆,那是谈正事、讲排场的地方。男人们真正的“会议室”,往往就在这巷子深处,某棵老槐树底下,或者一个巴掌大的小茶馆里。几张矮竹椅,一壶酽茶,几个老友。话题天南海北,从最近釉料的价格,到谁家儿子出息了,再到几十年前的老故事。烟雾和茶汽缭绕在一起,话不用多,但句句都能落到心里去。这种弄堂生活,松弛,自在,是男人卸下担子,做回自己的地方。
我记得有一回,在一个叫“刘家弄”的地方,碰见一位大叔。他正用一个小锤子,小心翼翼地敲打一个刚刚出窑的茶杯,修整边缘的棱角。我问他,这活儿枯燥不?他咧嘴一笑,露出一排被烟熏得微黄的牙:“枯燥?你看这泥巴,它是有生命的。你急,它就跟你闹脾气,裂给你看。你得顺着它,哄着它。”他指了指身后的巷子,“就跟这条巷子一样,你急匆匆地跑过去,啥也得不到。得慢下来,它才肯把故事讲给你听。”
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。景德镇的男人,在这种青石板小巷里找到的,不仅仅是一条回家的近路。它是一种节奏,一种被窑火和泥土塑造出的生活哲学。外面世界的变化快得让人眼花,可一回到这弄堂里,时间仿佛还是那个老样子,不紧不慢地流淌着。这里藏着他们的手艺、他们的朋友、他们的过去,还有那份无需言说的、对生活本真的钟情。
所以啊,下次你若在景德镇的巷口,看见一个男人蹲在那儿,对着墙上一片碎瓷发呆,或者慢悠悠地踱着步子。别打扰他,他可能正在跟这片土地,进行一场最深沉的对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