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房店学院外援女,学院外援女生风采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16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瓦房店学院的篮球场,你总能看见几个格外醒目的身影。她们不是体育特长生,却总在课余时间跟着校队训练——这就是我们学校特有的“外援女生”群体。

说起来挺有意思,我第一次注意到她们是在去年的校际联赛。当时咱们学院女篮队缺个控卫,结果从文学院找来个大叁学姐临时帮忙。那姑娘戴着黑框眼镜,上场前还在背古诗文,谁想到一开赛就把对方遛得团团转。

课堂与球场的双面人生

你说她们图什么呢?又不是专业运动员。我特意找外语系的陈璐聊过,这姑娘每天六点就要起来练口语,晚上却雷打不动出现在球场。“刚开始就是想来活动下颈椎,”她擦着汗笑道,“后来发现运球和背单词特别配,投篮时的抛物线还能帮我理解叁角函数呢。”

这些外援女生确实给球队带来了新气象。比如经管学院的刘颖,居然把项目管理知识用在了战术部署上。她设计的那套轮换方案,让队员们的体力分配更合理了。有时候看她坐在场边,左手抱着《市场营销学》,右手画着进攻路线图,那画面莫名和谐。

最让人感动的是上学期决赛那天。当时比分咬得特别紧,我们的中锋突然抽筋倒地。临时顶上的张晓雅才1米62,面对对方1米8的中锋,愣是抢到3个关键篮板。赛后她揉着发紫的胳膊说:“在实验室摆弄试管练出来的稳当劲儿,没想到在篮下派上用场了。”

现在经过操场,常能看到有趣的一幕:几个女生围坐在球场边,时而讨论微观经济模型,时而比划着挡拆配合。她们书包里总是同时装着专业书和护膝,这种独特的校园风景,恐怕只有在瓦房店学院才能见到。

说来也怪,自从这些外援女生加入后,球队的挂科率反而下降了。队长李梦说得好:“现在大家训练前都会互相督促完成作业,毕竟谁都不想因为补考错过比赛啊。”这种互相带动的影响,或许比赢得比赛更有意义。

傍晚的操场又开始热闹起来。你能看见那个扎马尾的姑娘吗?她刚结束师范专业的试讲练习,现在正带着学妹们练习叁步上篮。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那身影既像捧着教案的未来教师,又像驰骋球场的运动健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