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口新茶论坛,龙口新茶交流会与品鉴活动
春天的龙口总是特别热闹,海风里都飘着茶香。这两天路过海滨路,发现不少茶友手里都提着印有"龙口新茶"字样的纸袋——不用问,肯定是今年首届龙口新茶论坛的伴手礼。这个活动全称叫做"龙口新茶论坛,龙口新茶交流会与品鉴活动",名字挺长,但办得确实热闹。
走进会场那刻,我差点被茶香扑个跟头。展厅里叁十多个茶摊子,从本地新炒的日照绿到南边刚空运来的乌龙,应有尽有。最有意思的是,这儿不像有些茶博会搞得那么严肃,穿着麻布茶服的老茶客和刚入门的年轻人凑在一块儿,谁都能上手泡一壶。
茶摊前的热闹劲儿
老王师傅的摊位前围的人最多。他今年六十八,炒了半辈子茶,这会儿正拿着小铲子在电炒锅里做示范。"咱们龙口茶啊,贵在个鲜字。"他边说边抖动手腕,嫩叶在锅里翻飞,"你看这温度,太猛了烫出糊味,太温了又激不出香。"旁边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,有个姑娘小声嘀咕:"原来我上次就是把锅烧太热了..."
这种交流特别生动。茶艺师小陈在隔壁摊位教大家用盖碗,她说了个挺实在的话:"别把泡茶想得太玄乎,就像家里煮饺子,水开了下锅,浮起来了就捞。"她让每个路过的人都动手试试,有个大叔紧张得手抖,她把着他的手腕说:"茶具是为人服务的,不是人伺候茶具。"
今年的龙口新茶论坛在形式上有不少新意。往年都是专家在上头讲,观众在下头听,这次改成了圆桌座谈。茶农、经销商、老茶客围着长桌坐,聊着聊着就有人站起来比划。经销商老李提到个现象:"现在年轻人买茶,先问能不能冷泡,包装好不好看。"坐在对面的茶场负责人马上接话:"所以我们今年专门设计了小包装,一罐刚好泡一升冷泡茶。"
舌尖上的新茶滋味
品鉴区永远排着长队。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呈现出从浅绿到金黄的渐变,像把春天装进了杯子。负责品鉴的刘老师很会形容,她让大家先闻香:"这股嫩豆香,像不像清早露水还没干时的茶园味道?"喝到第叁款茶时,她提醒大家注意喉韵:"有没有觉得喉咙里甜甜的?这就是咱们海边茶的特点,土壤里含矿物质。"
我跟着队伍尝了五六种,确实每款性格都不同。有的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,清新活泼;有的像沉稳的中年人,回甘悠长。最让我惊喜的是本地新培育的品种,茶汤入口特别鲜,仿佛能尝到龙口特有的海雾滋润过的茶山气息。
转悠到出口时,看见几个相熟的茶友坐在休息区交换联系方式。开茶馆的张姐说得实在:"来这儿不为别的,就图个面对面交流。微信上聊再多,不如一起喝杯茶。"她小心地把茶样装进密封罐,"明年要是还办,我得多带两个伙计来,要学的太多了。"
夕阳西下时,大家提着各自淘来的茶叶慢慢散去。门口的宣传展板上,工作人员正在张贴明年活动的预告。海风吹过,带来茶叶的清香,也带来人们对来年龙口新茶论坛的新期待。这种带着海味的茶香,或许就是龙口人春天最熟悉的味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