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3小时通话800元事件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,就在咱们福安,有个初中生打了个电话,短短叁个小时花掉了整整八百块钱。邻居张大妈提起这事儿就拍大腿:“我一个月手机费才叁十块,这孩子叁个钟头把我两年话费都打没了!”
电话那头到底是谁?为什么能聊这么久?这八百块钱究竟花在哪儿了?说实话,刚听到这事儿的时候,我也愣了半天。
电话那头的故事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这孩子是给在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。妈妈在服装厂做工,白天机器声太吵根本没法接电话,只能等深夜下班。那天正巧是孩子生日,母子俩从作业考试成绩聊到食堂的饭菜,从同学的趣事说到老家门口那棵枇杷树。孩子说着说着哭了,妈妈在电话那头也跟着掉眼泪。你说这亲情热线,能掐着表算时间吗?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务工,留守儿童和父母沟通确实是个难题。村里老教师王老师说过:“有些孩子半年没见过爸妈,偶尔通个电话,那可不是要掏心窝子把攒了几个月的话都倒出来。”这让我想起隔壁家小胖,每次和他爸视频完,整个人都精神焕发,写作业都有劲儿。
可问题在于,这样的福安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确实给家里造成了负担。孩子奶奶发现话费单时手都在抖,这八百块够买多少斤大米啊。
话费背后的真相
仔细一问才知道,这孩子用的是奶奶的老人机,没办任何套餐。长途加漫游,叁小时下来可不就是天价话费么。通信营业厅的小张跟我说:“现在好多老人家用的都是最基础的套餐,孩子们不懂这些,一不小心就超额了。”他上个月还遇到个类似的话费纠纷,不过没这次这么夸张。
说到这个学生3小时通话800元事件,倒让我想起现在有些通信套餐确实挺复杂。什么省内流量、国内语音、亲情号码,别说老人孩子,很多大人都搞不明白。楼下开小卖部的李姐就抱怨过:“我上个月莫名其妙多了几十块增值业务费,找了客服才取消。”
其实要是提前办个亲情套餐,这叁个小时长途顶多也就二叁十块钱。但孩子奶奶哪懂这些,她连手机上的字都认不全呢。
这事儿在小区传开后,社区工作人员专门来做了次科普。他们教老人怎么查话费,怎么设置套餐,还帮几家困难户申请了优惠资费。菜市场遇见的刘婶笑着说:“现在可算弄明白了,我儿子在外地上学,以后每周都能多说会儿话。”
倒是那个初中生,现在成了小区里的“名人”。孩子们看见他就起哄“电话富翁来了”,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。不过听说他妈妈最近正在和厂里商量,想调回本地的分厂工作,“钱少点就少点,不能让孩子太孤单。”这话听着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其实想想,在这个手机随时能视频的时代,还有人因为长途话费发愁,确实让人感慨。科技是发达了,但怎么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,这还真是个需要慢慢解决的问题。就像社区小陈说的:“资费透明了,选择简单了,这样的天价话费事件自然就少了。”
现在每次路过那孩子家,总能看到他趴在窗台上写作业。窗台上那盆茉莉花开得正好,就像在等待着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