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工作室,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坊
说起咱们阿拉山口这个边境小城,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呼啸而的大风和绵延的国境线。但就在这风声里,藏着些让人心头一暖的地方。比如建设路上那家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工作室,橙色的招牌不算起眼,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。
那天下午叁点多,我揣着被风吹得发凉的手走进去,立刻被满屋的茶香裹住了。老板娘正给隔壁桌的几位司机师傅续茶,转头朝我笑了笑:“随便坐,茶在桌上自己倒,热的。”这话听着就跟到亲戚家串门似的。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玻璃壶里的红茶正咕嘟咕嘟冒着泡,我给自己倒了一杯,捧着暖手。邻桌的对话断断续续飘过来——他们在聊今天跑口岸的见闻,哪个关口排队短,哪条路最近在修路。这儿的常客多半是跑运输的、做边贸的,把这里当成了歇脚点。
老板娘得空时在我对面坐下,指着墙上的菜单说:“咱们这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坊啊,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个能踏实吃饭、安心喝茶的地儿。”她顺手把一碟新烤的馕推到我面前,“尝尝,刚出炉的。”
我掰了块馕,外层酥脆,里面软乎,配着红茶正好。看她麻利地收拾桌椅、招呼熟客,忽然觉得这不像个生意场所,倒像是谁家客厅。
茶香里的百味人生
四点过后,店里渐渐热闹起来。有个戴鸭舌帽的大哥一进门就喊:“老样子!”不用多说,老板娘已经端出一盘抓饭和一碗砖茶。他坐下扒拉两口,掏出手机给家里视频:“到阿拉山口了,在老地方吃饭呢,明天装完货就回。”
另一边,两个年轻人在研究报关单,纸上画满了记号。他们面前各放着一杯奶茶,已经凉了,但谁也没顾上喝一口。穿工装的小伙子抓起包子咬了一大口,含混地说:“先垫垫,这批货今天必须弄完。”
在这些匆匆的身影里,我慢慢品出了味道——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工作室提供的,远不止是食物和茶水那么简单。
天色渐暗,风还在窗外刮着,但屋里暖黄灯光下,一切都显得格外踏实。那位鸭舌帽大哥吃完起身,把桌角摆正,椅子推进去:“走啦,明天见。”老板娘在柜台后点头,继续擦拭着茶具。
我又坐了会儿,看着街上亮起的路灯。在这个风口上的小城,像阿拉山口快餐品茶坊这样的地方,就像是沙漠里的驿站,给奔波的人们一个喘息的角落。茶会凉,人会散,但推开门时那声“来啦”,和永远温在炉子上的那壶茶,却成了许多人路过这里时,最记得住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