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雄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南雄女院后街品茶闲
南雄女院后街的茶香时光
南雄女子学院后街的青石板路,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梧桐叶,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我常去的茶馆就在巷子转角,招牌旧得褪了色,却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
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阿姨,系着靛蓝围裙,见到熟客就笑出眼角的细纹。“今天刚到新茶,”她拎起粗陶壶往青瓷杯里注水,“你们女娃娃上课辛苦,喝点温润的。”水声哗啦中,茶叶在杯底缓缓舒展。
其实最初来这儿纯粹图个清静。后来发现,这条两百米长的小街竟藏着叁家茶馆,各有各的脾性。转角那家摆着竹编桌椅,总放些轻音乐;隔壁是书茶坊,满墙旧书任人取阅;我最钟意的还是阿姨这家,因为她总会记得我爱喝哪种茶。
茶汤在舌尖打转时,能品出些特别的味道。像是把整个春天的山野都收进了这盏茶里,又带着点炭火焙过的暖意。偶尔抬眼,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女学生抱着书从窗外经过,裙摆扫过墙角的青苔。
有回下雨,檐水成帘,茶馆里就我一位客人。阿姨闲坐在柜台后剥青豆,突然说起她二十年前也在这条街卖茶。“那会儿女院还叫师范学堂,穿白衬衫蓝裙子的女学生啊,就像现在的你们。”她捏着豆荚的手顿了顿,“时间过得真快。”
现在这条街确实变了不少。新开了奶茶店、精品咖啡馆,时尚的霓虹灯招牌夹在老铺中间。但奇怪的是,那些老茶馆的客人从来没少过。或许是因为,总有人需要找个地方停下来,让热茶熨帖忙碌的生活。
隔壁桌的女生在写毛笔字,宣纸压着茶盘一角。墨香混着茶香,竟意外地和谐。她蘸墨时笔尖轻颤,茶水凉了也顾不上喝。这样的场景在南雄女子学院后街喝茶时常见到——每个人都守着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。
黄昏时分最是热闹。下课的女孩子们结伴而来,笑声像檐角风铃。她们讨论课堂趣事,偶尔也抱怨考试太难。这时候阿姨会多端出一碟茶点,说是“读书费脑子”。
暮色渐浓时,茶客陆续离开。青瓷杯底留着浅浅的茶渍,像时光凝固的印记。我总爱多坐会儿,看老板擦拭茶具的身影投在木格窗上。这条街的南雄女院后街品茶闲时光,大概就是这样慢慢沉淀下来的。
走出茶馆时,月亮已经挂上飞檐。回头望去,暖黄的灯光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光晕。明天这个时候,大概还会有人坐在那个临窗的位置,等着那杯刚沏好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