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城品茶喝茶值得推荐的海选工作室,桐城品茗品茶值得信赖的精选工作室
最近和朋友聊起桐城的茶馆,不少人都抱怨说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挑了。是啊,满大街的茶室招牌看得人眼花缭乱,光凭装修风格还真不好判断品质。这不,前阵子我就专门花时间把城里几家热门茶室都转了个遍。
记得有家开在老巷子里的工作室,门面不大,推开木门却别有洞天。老板娘是本地茶农的女儿,给我们泡茶时总会顺手捏几片茶叶在掌心,让我们先闻闻干茶的香气。“我们这的黄山毛峰都是清晨带着露水采的,”她边说边往盖碗里注水,“水温要控制在85度,你们看这茶叶马上就会舒展成雀舌状。”说来也怪,同样的茶叶,在别处喝的总是差那么点意思。
好茶还得配好水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这家工作室每天专门从城西的山泉眼取水。老师傅说泡茶的水就像茶的灵魂,自来水里的氯气会锁住茶香。这点我深有体会,有回在商场里的连锁茶饮店点了一样的茶,入口总觉得少了那种沁人心脾的清爽感。
不过要说最让人惊喜的,还是他们家的品茶体验。不像有些地方直接把茶端上来就完事,这里的茶艺师会耐心讲解每道茶的来历。记得有次喝到一款桐城小花,茶艺师轻轻转动着品茗杯说:“你们看这茶汤的颜色,像不像初夏清晨的霞光?”这话让我突然发现,原来品茶不光是味觉的事,还需要调动这么多想象力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找个地方静下心来品杯茶真不容易。我发现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茶室,往往都有个共同点——他们不急着让你点单,也不忙着推销茶叶。就像南城那家工作室的主人说的:“茶要慢慢喝,人要慢慢处。”这话听着简单,可要做到还真需要几分定力。
前两天带个北方朋友去喝茶,他原本对绿茶不太感冒。结果尝了工作室特制的六安瓜片后,连说这茶喝起来有股子鲜活的板栗香。看来好的茶室确实能改变一个人对茶的认知,这话一点都不假。
说到挑选茶叶的门道,老师傅有个特别生动的比喻:选茶就像交朋友,光看外表不行,得相处过才知道合不合适。他们工作室的茶样台总是摆着当季新茶,客人可以先尝后买。这种实在的做法,反而让老顾客越来越多。
有时候觉得,一家好的茶室就像是城市的客厅。在这里不仅能喝到好茶,还能遇见各式各样的爱茶之人。上周日下午,我就看见两位白发老爷子在茶室里边下棋边品茶,那悠闲自在的劲头,让人看了都觉得惬意。
转眼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,看着茶馆换了一茬又一茬。但那些始终坚守品质的工作室,就像老茶树的根,越扎越深。要说为什么他们的桐城小花总能保持那种独特的兰花香,大概就是因为从采摘到制作都格外用心吧。
今晚路过常去的那家工作室,看见窗边的位置还亮着灯。暖黄的灯光映在青砖墙上,突然让人觉得,这样安心喝茶的日子,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