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德火车站附近站街,邻近车站周边街景
路过英德火车站时,总会被那片老街区吸引。红砖房挤在铁轨旁,晾衣绳横跨巷弄,空气里飘着街坊们的家常话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压迫感,倒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
拐角水果摊的老板娘正麻利地整理着荔枝。“今早刚到的,甜得很哩!”她顺手往我兜里塞了两颗。这种不设防的熟稔,让人想起小时候走亲戚的场景。隔壁五金店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,老师傅从堆积如山的零件里抬头笑笑,又继续忙活手里的活计。
月台上的市井烟火
火车站出口总聚着些等活计的摩托师傅。有位戴草帽的大叔边擦后视镜边念叨:“这英德火车站附近站街的老街坊啊,我载客二十年从没挪过窝。”他车头挂着褪色的平安符,坐垫磨出了毛边,却记得每条巷子的名字。有次我赶早班车,他特意绕道带我去买刚出笼的虾饺,蒸汽朦胧里闪过他女儿上大学时的骄傲神情。
再往深处走,会发现许多藏着故事的细节。修表铺玻璃柜里摆着上世纪的老上海牌手表,茶餐厅玻璃上还贴着十年前的电影海报。裁缝铺王姨踩着缝纫机说:“现在年轻人网购衣服,可我这儿还能改裤脚呢。”她脚踩踏板的节奏,像在给这条街打着拍子。
黄昏时分最是热闹。放学孩童举着棉花糖追逐,菜摊前传来讨价还价声,空气里混着卤味和炒菜的香气。那位总在邻近车站周边街景散步的白发奶奶,此刻正坐在藤椅上听粤剧,收音机里淌出《帝女花》的唱腔。她脚边的白猫慵懒地甩着尾巴,仿佛这条街的守护者。
夜色渐浓时,旧书摊的暖黄灯光亮起来。老板老陈不急着收摊,慢悠悠整理着泛黄的书页。《故事会》《连环画报》堆成小山,他说这些书比智能手机里冷冰冰的文字有温度。有晚见他借着路灯给迷路的小女孩指路,那画面就像老电影里的场景。
这片街区的生命力藏在每个平凡的日常里。清晨六点早餐店拉卷闸门的哗啦声,正午树荫下象棋落子的脆响,深夜便利店为晚归人留着的灯。它们构成英德火车站附近站街独有的韵律,让匆匆过客也忍不住放慢脚步。
或许某天这些红砖房会变成玻璃幕墙,但此刻斜阳正给瓦片镀金,摩托师傅哼着不成调的粤语歌,水果摊的荔枝在竹筐里泛着水光。这些看似寻常的邻近车站周边街景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