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州品茶工作室,定州茶艺工作室体验
走进定州品茶工作室,那股熟悉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不是那种冲鼻的浓香,是淡淡的、带着点暖意的味道,让人觉得特别踏实。靠窗的位置摆着几个蒲团,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茶艺师小陈正在泡白茶,动作不快不慢的,像在完成什么仪式。她抬头看见我,笑了笑:“今天来得正好,刚到的白牡丹。”我凑过去看,茶叶在白瓷盖碗里慢慢舒展,还真有点像绽放的花瓣。
一杯茶的时光
说起来,我第一次来定州茶艺工作室体验,纯粹是偶然。那天在附近办事,躲雨才闯进来的。没想到这一坐就是小半天,看着茶艺师一步步地温杯、投茶、冲泡,突然觉得时间慢了下来。平时忙得脚不沾地,倒是那杯茶让我真正歇了口气。
小陈给我倒了杯茶,汤色清亮。她总说,喝茶不用太讲究,舒服就好。可该有的步骤一样不少——比如水温要刚刚好,出汤的时间要掐得准。这些细节,都是定州品茶工作室里老师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的。
“你看这片茶叶。”小陈指着茶海里的一片叶子,“它在树上长了大半年,经过那么多道工序,最后在我们的杯子里重新活过来。”这话说得挺有意思。想想也是,每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故事,而我们喝的,可能就是某个山头的春风,或是某场夜雨后的晨露。
工作室里陆续来了几位熟客,大家很自然地围坐在长茶桌旁。没人高谈阔论,就是安静地喝茶,偶尔聊两句茶叶的变化,或是最近的生活。这种氛围,在别的茶馆还真不容易遇到。
茶香里的定州
定州这座小城,自古就和茶有缘。虽然不产茶,但茶文化却扎了根。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幅老地图,标着古时候茶商往来的路线。老板说,他的太爷爷那辈就在这街上开茶铺,传到今天,铺子变成了工作室,但那份对茶的用心没变。
现在来定州茶艺工作室体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有个大学生告诉我,她周末常来,一壶茶能陪她看半天书。“比咖啡厅安静,”她说,“而且每次都能学到点新东西。”上个月工作室办了次宋代点茶体验,二十个名额一天就报满了。
茶桌上,新换的建盏釉色温润。王老师——工作室最年长的茶艺师,正在演示怎么拿盖碗不烫手。几个年轻人学得认真,虽然动作还生疏,但那股认真劲儿让人感动。王老师说,他最喜欢看年轻人喝茶:“不在于他们能不能品出山头年份,而是愿意坐下来,给自己留点时间。”
窗外渐渐暗下来,工作室里的灯暖融融的。我又要了泡熟普,看着红浓的茶汤,忽然觉得,这么个小空间,装的不仅是茶,更是很多人的寄托。有人来这里放松,有人来学习,有人就是单纯喜欢这里的氛围。
准备离开时,小陈正在整理茶具。她说明天有批新茶到,邀我再来尝尝。我点点头,推门走入夜色,身上还带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条老街很安静,但定州品茶工作室的灯光还亮着,像等着下一个推门进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