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张掖学生相约百元活动
最近在本地一些网络社群里,总刷到“张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样的活动信息。第一次看到时我挺纳闷,现在学生们的周末活动都这么有组织了吗?
抱着好奇的心态,我通过朋友联系到了活动发起人小李。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高二男生说话条理清晰:“其实就是我们几个同学凑钱租场地,每人交100元活动经费。”他翻出手机相册给我看上周的活动记录——二十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在张掖湿地公园清理垃圾,另一组人在社区敬老院陪老人下棋。
百元活动的诞生记
“说起来挺偶然的,”小李挠着头回忆,“上个月我们班几个同学想吃火锅,础础下来每人98块。有人开玩笑说不如用这些钱做点有意思的事。”就这样,“张掖学生相约百元活动”的创意诞生了。他们在社交平台建了话题页,没想到短短两周就吸引了叁百多个本地学生参与。
这周末的活动定在张掖国家地质公园。清晨的阳光下,叁十多名初中生正拿着地质图辨认丹霞地貌。穿红色卫衣的女生是活动组长,她边擦汗边说:“我们请了地质大学的学长当向导,这次每人100元主要用来租讲解设备和买保险。”
我注意到队伍末尾有个瘦小的男生一直默默记录着什么。他叫小军,上次活动因为忘记带钱差点没能参加。“后来同学们说可以先垫着,现在我用做志愿者的方式抵扣。”他展示着手里厚厚的学习笔记,眼睛里闪着光,“这是我最珍贵的课外实践。”
活动间隙,孩子们坐在七彩丹霞的山坡上分享带来的馍馍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兴奋地说:“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!下个月我们要去沙漠植树,已经开始存钱了。”她掏出个小本子认真计算,100元可以买叁棵梭梭树苗。
随着“张掖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类活动逐渐形成规模,组织方式也越来越规范。现在的经费使用会提前公示,剩余金额转入下次活动。有家长专门建了监督群,看着孩子们认真记账的样子,反而更放心让他们自己管理零花钱。
在返校的巴士上,听着学生们讨论着岩层形成原理,我突然想起自己初中时,零花钱多半变成了零食和游戏币。而眼前这些孩子,正用同样的100元,为自己的青春岁月涂抹着不一样的色彩。
黄昏时分,地质公园的岩壁被夕阳染成金红色。学生们收拾工具时,有个男孩悄悄对我说:“其实最开始大家只是图新鲜,但现在我们真喜欢上了这种周末。”他的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地图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下次要去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