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炮楼攻略分享心得,炮楼游玩经验交流分享
上周和朋友去了趟北镇炮楼,说实话去之前压根没想到这地方能这么有意思。本来以为就是个普通的老建筑,结果这一趟下来收获了不少实用经验,必须得跟大伙儿唠唠。
先说交通吧,炮楼位置其实挺好找的。坐公交到北门站下车,沿着青石板路走个十分钟就能看到炮楼那个灰扑扑的轮廓。建议最好赶早去,我们那天九点左右到的,基本没人,等我们逛完出来十一点多,门口已经开始排队了。
登楼要注意的细节
炮楼台阶特别陡,木头梯子踩上去嘎吱响。要是带着老人小孩可得当心,最好扶着旁边栏杆。顶层视野绝了,整片老城区尽收眼底。我们碰上个热心大叔,给我们指了远处几个拍照特别出片的位置——城墙拐角那棵歪脖子树取景最好,能把炮楼和远处山峦框在一个画面里。
说到拍照,早上十点前的光线最柔和。我们试了好几个角度,发现从东南侧拍炮楼剪影特别有味道。对了,叁楼西面有个小窗框,透过它拍街景就像天然的画框,这个机位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。
楼里还保留着当年的炮位,旁边配了图文介绍。慢慢看下来,感觉这些老物件都在讲故事。有个妈妈带着孩子,对照着墙上的示意图找每个射击孔的位置,这种参观方式挺用心的。
下来后在纪念品商店转了转,买的炮楼明信片可以盖纪念章。这里提醒下,如果想盖章最好自己带个本子,商店卖的信纸比较薄,墨水容易洇染。
我们在炮楼待了整整一上午,出门时在旁边的茶摊坐了会儿。老板推荐的本地春茶特别清香,十五块钱能坐一下午,比景区咖啡馆划算多了。隔壁桌几个背包客正在交换北镇炮楼攻略,听他们说周末晚上炮楼会亮灯,夜景比白天还好看。
这趟走下来最大的感受是,这类古迹还是要慢下来细看。很多人呼啦啦转一圈就走了,其实每个楼层的陈列细节都值得停留。比如二楼那个沙盘模型,展示了炮楼在不同年代的样貌变化,我们差点就错过了。
临走前遇到个摄影爱好者,他分享了个小技巧:下雨后去拍炮楼,湿漉漉的青石板能把建筑倒映得特别美。这倒是给了我再去的理由,毕竟这次炮楼游玩经验虽然积累了不少,但总觉得还没看够。
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老建筑就像本需要慢慢翻阅的书。如果你也打算来,建议留足叁小时,按自己的节奏来感受。说不定下次我去的时候,还能碰上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