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一小时五十元辅导
最近朋友圈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恩施有位初中生挂出“一小时50元约小孩”的家教广告,说实话第一眼我还以为是啥新潮玩法呢。
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是中学生自己开的学生家教服务。我家楼上张姐正好为孩子数学发愁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了这位小老师。
头回上门那天,小老师穿着校服,书包里装着自制的卡通教案。张姐家那小子本来还撅着嘴,结果人家从书包里掏出几个数学 puzzle,三两下就把孩子吸引住了。
这钱花得值不值
“比请大学生家教划算多了。”张姐后来跟我唠嗑,“大学生一小时最少八十,这孩子收费只要五十,教的还特别接地气。”她家娃最近作业本上的红勾明显多了,关键是终于不要大人盯着写作业了。
小老师有自己的独门秘籍——把二次函数画成过山车轨道,拿薯片包装讲几何图形。这些招数成年老师还真想不出来,毕竟他们离童年有点远了。
现在家长群里常聊这个话题。李叔叔说他闺女请的同校学姐来辅导,两个孩子在书房里时而嘀嘀咕咕,时而哈哈大笑,完全不像在上课。
不过也有人担心:初中生自己功课都忙不过来,能教好吗?我特意问了几个用过这类服务的家长,发现这些小老师特别认真,为了讲清楚一道题,会准备两叁种解法。
孩子们的双向奔赴
最让我触动的是,这种学生家教一小时五十元辅导的模式,受益的不只是被教的孩子。那个当小老师的初中生悄悄告诉我,自从开始教别人,自己听课都更专注了——毕竟晚上要当小老师,白天可不能漏掉知识点。
王阿姨家的双胞胎最近就玩起了“互相授课”,哥哥给妹妹讲语文,妹妹帮哥哥补英语。俩孩子现在写完作业还赖在书桌前你考我我考你,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画面。
当然啦,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模式。有些基础特别弱的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指导,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,有个能玩到一块儿、学到一块儿的“小老师”,确实让学习变得轻松不少。
现在周末在小区花园里,常能看见扎着马尾的初中生带着小学生边玩游戏边认生字,或者几个孩子围在石桌旁讨论数学题。这种学生家教的新风尚,正在悄悄改变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。
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认真讨论的侧脸,我突然觉得,或许最好的教育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。不需要昂贵的费用,不需要严肃的课堂,只要找到那个能点燃学习热情的火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