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州站街快餐约学生,滨州学生快餐约伴
路过滨州大学城附近的小巷子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年轻人站在路边玩手机。穿着运动服的大学生背着双肩包,时不时抬头张望,那样子不像在等人,倒像是随时准备躲开什么。
巷口便利店老板叼着烟说:"这些孩子啊,都是来做快餐约伴的。"他说的"快餐约伴",其实就是滨州站街快餐约学生的另一种说法。有些大学生手头紧,又想赚快钱,就在课余时间接些陪人吃饭逛街的活儿。
藏在校园墙背后的故事
我翻过几个学校的匿名墙,发现不少暗语。比如"求运动搭子"标着高价,或者"夜跑陪同"按小时计费。有个大二男生私信告诉我,他上周陪个中年大叔吃了两小时烧烤,挣了五百块。"就是陪着聊聊天,比发传单轻松多了。"他语气里带着侥幸,又有点不安。
这些滨州学生快餐约伴的广告通常很隐晦,配图都是操场或者图书馆,但评论区总会出现特定的表情符号。想要接活的学生会在底下回复"求带",然后转到私聊谈价钱。
有个化名小雨的女生说,她第一次约伴是去看电影。"对方说是校友,结果见面才发现是社会人士。全程都在打听我们专业哪个女生缺钱,吓得我中途假装接到辅导员电话跑了。"
这些年轻人往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触这个行当。刚开始都觉得就是普通陪伴服务,直到发现对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离谱。有人要求代写作业,有人想让陪着去见前女友,最夸张的是有个老板开出叁千块,让假装成家教去应付老婆查岗。
这种滨州站街快餐约学生的现象,早就不是简单的勤工俭学了。就像有个学生说的:"站在街上等雇主来挑,和站街有什么区别?只不过我们穿着校服而已。"
学校保安队的老陈说,他们经常要劝离这些学生。"明明都是正经大学生,偏要在街边晃荡。你说真要遇上坏人,我们哪来得及赶过去?"他摇头叹气的时候,皱纹挤成了深深的沟壑。
有次我遇见个戴眼镜的男生,他站在路灯下不停看表。他说这学期靠这个赚了八千多,够下学年学费了。"就是心里老是悬着,见到熟人就躲。有回迎面撞见班长,只好假装系鞋带蹲了十分钟。"
这些做着滨州学生快餐约伴的年轻人,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矛盾表情。既享受着来钱快的便利,又承受着随时可能被熟人发现的压力。有个女生甚至准备了叁种说辞:对同学说是做家教,对家长说在图书馆值班,对老师说是参加社团活动。
深夜的大学城周边,这类交易格外活跃。奶茶店角落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组合:局促的学生和对面的社会人士。通常聊不过二十分钟,双方就会达成协议。有的直接转账,有的则会押下学生证。
这种藏在城市缝隙里的灰色交易,成了某些人眼中的便利,却也成了这些年轻人心里拔不掉的刺。就像那个便利店老板说的:"这些孩子站在街边等活的样子,跟我老家集市上等零工的农民工没啥两样。只不过他们卖的不是力气,是那身校服带来的新鲜感。"
路灯把学生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他们低头刷手机的身影,渐渐融进了这座城市的夜色里。偶尔有汽车减速,就会有好几双年轻的眼睛同时亮起来,那场景说不出的心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