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彦淖尔火车站小巷子200一次,邻近小巷200元服务
路过巴彦淖尔火车站时,我总忍不住往那条小巷子里张望。青灰色墙皮剥落得厉害,几盏昏黄的路灯在午后叁点就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,把行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
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张跟我熟了,有回递烟时随口说:"这儿啊,白天是轮胎胶皮味,晚上...可就说不准喽。"他弹了弹烟灰,眼神往巷子深处飘过去。
巷子里的日与夜
凌晨四点最热闹,刚下火车的旅客拖着拉杆箱扎进巷子,箱轮在石板路上哐啷哐啷响。早餐摊的蒸汽混着方言飘过来,熏肉大饼的摊位前永远排着队。可等夜幕真正降临,有些别的营生才刚开始。
我见过穿西装的男人在巷子里来回踱步,手机屏幕的光映着焦急的脸。也撞见过几个姑娘站在灯影里,高跟鞋尖一下下点着地面,发出笃笃的声响。有回听见两个男人在角落里嘀咕:"就前面那家,200块,手艺还行..."
巷子中段有间老式理发店,红色转筒蒙着灰。但深夜常亮着灯,玻璃门上贴的价目表泛黄卷边,唯独"洗剪吹200元"那几个字像是新贴的。你说怪不怪?
隔壁巷子的动静
拐过弯的邻近小巷更隐蔽些。晾衣绳横七竖八,永远挂着的衣服在风里晃荡。有次我见着个熟面孔从那边匆匆出来,边走边整理衣领——这不是火车站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吗?
邻近小巷200元服务的招牌就挂在二楼窗口,用简易尝贰顿灯拼成,晚上亮起时总有一两个灯泡不听话地闪烁。楼下卖水果的大婶会说:"上去的人都说做推拿,可没见谁下来时脖子舒服点儿。"
巷子深处的棋牌室半夜还传出麻将声,但仔细听,洗牌的间隙分明夹着点钞机的嗡鸣。这些声响织成一张网,网住了火车站周边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营生。
现在每次夜间路过巴彦淖尔火车站,远远看见那条小巷子里晃动的光影,我都会想起老张那句话。这巷子就像火车的另一面——既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,也藏着些只能在暗处流动的东西。而那些明码标价的招牌,在夜色中变得愈发醒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