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火车站小巷子,火车站周边小街景致
一条小巷,几许人间烟火
每次从冷水江火车站出来,都有种奇特的感受。高大的站房、行色匆匆的旅客,一切都显得那么规整和高效。但我总觉得,还少了一点什么。直到有一次,我无意中拐进了车站旁边的一条小路,才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——那就是冷水江火车站小巷子。
说它是巷子,其实并不完全准确。它更像是一条被时间遗忘的缝隙,夹在现代建筑之间。脚下是坑洼不平的石板路,缝隙里长着顽强的青苔,踩上去有种软绵绵的感觉。两旁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,墙皮斑驳脱落,露出了里面砖石的本色。电线在头顶纵横交错,像一张复杂的蜘蛛网,把天空分割成一块一块的。
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就扑面而来。一家开了几十年的理发店,红色转灯已经褪色,老师傅正给一位老主顾剃头,手法稳当得很。隔壁是家杂货铺,老板娘坐在小马扎上剥毛豆,盆里的豆子一颗颗滚落,翠绿翠绿的。再往前,有家小吃店,炉子就支在门口,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什么,香气飘得老远。这种景象,和几步之遥的火车站广场比起来,简直是两个时代。
我在这条小巷子里慢慢踱步,心里琢磨着,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地方着迷呢?也许是因为它真实吧。这里没有刻意包装的旅游气息,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街。有的只是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,是晾在竹竿上的花衬衫,是趴在门槛上打盹的土狗。这种真实,让人心里觉得踏实。
火车站周边小街景致,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。你想啊,在火车站还没那么气派的时候,这些小巷子可能就是最热闹的地方了。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歇脚,做点小买卖,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节奏。即便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,这里似乎还保留着某种固执的步调。
我在那个小吃店门口停下来,要了碗本地的米粉。老板娘很健谈,一边下粉一边跟我唠嗑。她说她家在这儿开了二十多年了,看着火车站翻新扩建,看着高楼一栋栋起来。“但是啊,”她笑道,“我们这条小巷子还是老样子,来的也都是老街坊。”她的话让我想起刚才路过的那家五金店,老板正和邻居下象棋,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,可转眼又递过去一支烟。这种人情味儿,在大城市里是越来越稀罕了。
太阳渐渐西斜,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一切都染成了暖金色。我该走了,回头望望这条冷水江火车站小巷子,它静静地待在那里,像一位慈祥的老人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。火车站依然人来人往,但这些藏在角落里的风景,才是真正让人记住一个地方的理由。
下次如果你也路过冷水江火车站,不妨也抽空到这些小巷子里走一走。不用特意寻找什么景点,就这么随意地逛逛,看看当地人的生活,听听市井的声音。你会发现,比起那些宏大的建筑,这些细碎的日常,反而更能触动人心。火车站周边小街景致,就像一本书的注脚,虽然不起眼,却藏着最生动的细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