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周边百元情缘故事
车站旁的百元情缘
南湖边的风总是带着点甜味儿,就像那些年在蒙自街头卖米糕的阿婆,五毛钱一块,甜得能让人记一辈子。每次路过老火车站,我总会想起那个对于100块钱的爱情故事,真实得就像昨天刚发生似的。
那是个雨季的傍晚,车站旁的小面馆里雾气腾腾。穿校服的男生捏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,在玻璃门外来回踱步。店员后来告诉我,这孩子连续叁天都来买两碗过桥米线,但总是独自坐着,直到米线胀成糊状也不见有人来。
第四天雨特别大,他终于带着个扎马尾的姑娘进来。两人分食一碗米线,男生把碗里唯一的鸡腿夹给姑娘时,手抖得差点把汤溅出来。老板娘心软,偷偷给他们加了份豆花,说是店庆赠送。其实哪有什么店庆,不过是见不得年轻人把穷日子过得这么认真。
后来才知道他们是附近技校的学生,姑娘家里困难,男生就省下生活费帮她续学费。那100块钱是他熬夜给人代练游戏攒的,原本够他吃半个月食堂。这段蒙自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成了面馆老主顾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有人笑他们傻,也有人怀念自己曾经连十块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年纪。
夜市里的灯火
城南夜市亮起灯笼时,总能看到些相似的故事。卖烤豆腐的杨姐有对熟客,小伙子每周五都来买十块钱的豆腐,每次都挑形状最规整的,说女朋友在纺织厂上夜班,豆腐边角粗糙会硌嘴。后来杨姐发现,那姑娘其实更爱隔壁摊的烤饵块,但永远只买叁块钱的原味款。
有次碰上停电,夜市瞬间漆黑。烛光亮起时,恰巧照见两人互换纸袋的模样——姑娘悄悄往豆腐袋里塞了刚发的工钱,小伙子则在饵块里藏了支口红。这些发生在蒙自附近的爱情故事,从来不需要锦衣玉食,就像本地产的甜石榴,掰开粗糙的外壳,里头尽是晶莹剔透。
现在面馆扩建了,男生当年坐的位置装了落地窗。听说他们毕业后开了家汽修店,结婚时还给老板娘送了喜糖。那糖用红色锡纸包着,在收银台的玻璃罐里放了整整叁年,直到新来的服务员不小心打翻罐子。
雨季再来时,我依然习惯去那家面馆。见有学生模样的小情侣分食米线,总会想起那句老话——在蒙自这片土地上,真心比钞票经花。你看那些周边百元情缘故事里的主角,用青春熬的汤底,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醇厚。
暮色渐浓时,新来的小情侣在柜台扫码付款。手机屏亮起的瞬间,我忽然看清墙上的价目表:过桥米线已涨到二十五元。而收银台角落,依然摆着那个洗净的糖罐,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