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女子学院后街品茶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18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午后叁点多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把青石板路染成淡金色。我推开那家叫“清欢阁”的茶室木门,风铃“叮铃”一声,老板娘从里间探出头来:“来啦?今天有刚到的凤凰单丛。”

这家藏在惠州女子学院后街的小茶馆,是我最近发现的宝藏。第一次来纯属偶然——那天只是路过躲雨,没想到一坐就是整个下午。老板娘是本地人,四十来岁,大家都叫她梅姐。她说开这家店不为赚钱,就想给姑娘们留个能安静说话的地方。

茶香里的年轻脸庞

梅姐边烫茶杯边和我闲聊:“你看靠窗那个穿白毛衣的女生,她在这写毕业论文快一个月了。她说宿舍太吵,这儿能静下心来。”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女生正对着一摞资料皱眉,手边的蜜兰香单丛冒着袅袅热气。

隔壁桌几个女生在低声讨论什么,偶尔传来轻笑声。梅姐笑道:“她们是话剧社的,常来这儿对台词。有个姑娘说,在这比在排练室更有感觉。”确实,午后阳光透过竹帘洒在她们身上,那画面像极了一出青春剧的某个场景。

我突然想起什么,问梅姐为什么选择在学校后街开店。她熟练地往茶壶里注水:“我女儿以前也在这读书,她说学校周边都是奶茶店,想找个能好好喝茶的地方都难。”这话让我愣了愣,现在年轻人确实更爱奶茶的甜,而忘了茶的本味。

时光在茶汤里慢下来

梅姐给我泡的是她老家潮州带来的凤凰单丛。茶汤橙黄明亮,带着天然的花果香。“慢慢喝,”她说,“好茶急不得。”我学着她的样子小口啜饮,起初觉得微苦,但回甘很快从喉底涌上来,那种甘甜比奶茶的甜腻持久得多。

店里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熟客。有个女生直接走到角落的老位置,从书包里掏出书本,梅姐很自然地给她上了杯普洱——看来是固定的老顾客了。另一个女生在柜台前犹豫不决,梅姐便耐心地给她介绍不同茶叶的特点。

“其实很多学生刚开始都不懂茶,”梅姐忙完坐下继续说,“但她们愿意学,也喝得出好坏。有个姑娘说,在这学会了等待——等水烧开,等茶叶舒展,等茶汤变温。她说这个过程让她不那么焦虑了。”

我环顾这间不大的茶室,原木桌椅,白墙上有几幅水墨画,书架上是些旧书和绿植。和外面那些装修时髦的奶茶店相比,这里朴素得有些过分,却莫名让人安心。

窗外,学生们叁叁两两地走过。有的步履匆匆,大概是赶着去上课;有的慢悠悠地闲逛,在后街的各种小店前驻足。而茶室里的时光,仿佛比外面慢了好几拍。梅姐又去招呼新来的客人了,我续了杯茶,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沉浮。

那个写论文的女生终于合上了电脑,揉揉眼睛,举起茶杯把剩下的茶喝完。她走过来结账时对梅姐说:“明天还要这个茶,今天思路特别顺。”梅姐笑着点头,像收到最好的夸奖。

夕阳开始西沉,茶室里的光线变得柔和。我准备离开时,梅姐正在教一个新客如何闻香:“别急着喝,先闻闻看,这是茶在和你说话呢。”那个女生认真地点点头,闭上眼睛轻轻吸气。

推门而出,风铃再次响起。回头看了眼“清欢阁”的招牌,我想,在这条热闹的后街上,能有这么一个让时光慢下来的角落,真好。下次路过,应该还会进来坐坐,喝杯茶,看看书,或者就那么发会儿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