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冶品茶私人工作室,大冶品茗私人订制空间
这几天路过城南老街,总会被一阵若有若无的茶香牵住脚步。巷子深处新开了家大冶品茶私人工作室,木招牌上的字迹还带着新漆的光泽。说来也怪,在这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日子里,竟有人愿意慢悠悠地守着炭炉砂铫,做起这般风雅的营生。
推开虚掩的木门,穿棉麻褂子的主理人正往陶壶里投茶,见我来也不急不躁,只笑着指指茶席对面的蒲团。透过氤氲的水汽,看他注水时手腕悬停的弧度,我突然意识到——这里不单是卖茶,更像是在经营某种时间的容器。
茶汤里的光阴故事
“很多人以为喝茶就是解渴。”主理人拎起蒸腾的釜盖,露出狡黠的笑,“其实我们在大冶品茗私人订制空间做的事,是帮客人把泼洒的时间收拢回来。”他指给我看墙边那排陶罐,每个都贴着客人的名字,存着他们未喝完的茶。“上个月有位老先生,每次来只喝同一种岩茶,存到第叁回突然说,这味道让他想起父亲抽水烟袋时满屋的烟火气。”
窗外的梧桐叶飘进院里,正落在石瓮的水面上。我突然想起自家柜子里那盒受潮的龙井,当初兴致勃勃买来,到底也没喝几次。现代人总在收藏茶叶,却忘了收藏品茶的心境。
量身定制的茶事体验
炭火噼啪作响时,主理人说起前日来的新婚夫妇。姑娘畏寒,小伙子体热,他便用五年陈的白牡丹作底,佐以少许桂花,两人分饮同一把壶却尝出不同层次。“在大冶品茶私人工作室,没有标准化的茶单。”他拎起我面前凉了的茶盅,重新注入热水,“就像这泡第二巡的凤凰单丛,现在才真正绽开山韵。”
确实,当茶汤滑过喉间,竟真尝出前些年在潮州茶农家里那种带着青苔气的兰花香。原来好的茶空间,能让你在方寸茶席间重走万里茶山。
暮色渐浓时,来了位常客。主理人自然地从柜里取出对方存的普洱,连茶则分量都无需称量。我看着他们隔着茶烟相视一笑的模样,忽然懂了所谓大冶品茗私人订制空间——不过是给漂泊的现代心,找处能安放味觉记忆的驿站。临走时主理人往我兜里塞了包茶样,牛皮纸袋上写着:“且尽身安,莫问流年。”
如今我的办公桌上总备着简易茶具,虽不如工作室那般讲究,倒也在氤氲茶香里,打捞起许多被冲散的时光。或许我们迷恋的从来不是茶,而是借由这片叶子,与自己温柔相处的片刻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