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元情缘
那是个下着毛毛雨的傍晚,我撑着伞在井冈山的老巷子里迷了路。青石板被雨水浸得发亮,两旁斑驳的灰墙爬满青苔,空气里飘着谁家煨鸡汤的香气。就在转角处,我看见他们——老陈和他的妻子阿英,正挤在一把褪色的蓝布伞下,慢慢走着。
老陈的伞始终倾向阿英那边,自己的左肩淋得湿透。阿英时不时伸手把伞推回去,老陈却又固执地偏过来。这样推来推去走了十几米,最后两人相视一笑,索性都不打伞了,手牵手在雨里漫步。我忍不住跟了上去,这才知道他们的故事。
雨巷里的温暖
“你是问这把伞啊?”老陈在自家开的小面馆里笑了,“二十年前买的,就为了接送阿英下班。”那时他还是个穷小子,在巷口摆摊修鞋。阿英在纺织厂做工,每天路过他的摊子。有天下大雨,老陈看着阿英冒雨跑过,第二天就用全部积蓄——整整两百块钱,买了这把伞。“你傻不傻?”阿英给他递毛巾,眼里却闪着光,“那时候两百块可是他半个月饭钱。”
我注意到墙上挂着的旧照片。照片里,年轻的阿英穿着红衣裳,老陈穿着不合身的西装,背景就是这条巷子。“我们的婚纱照也是在巷子里拍的。”阿英说。原来当年没钱去照相馆,老陈就借了台相机,请邻居帮忙按快门。“衣服是跟工友借的,花是路边摘的野花。”但照片上两人的笑容,比任何婚纱照都真实。
面馆不大,只能摆四张桌子。老陈负责煮面,阿英招呼客人。煮面间隙,老陈总会抬头看看阿英;阿英端面时,经过老陈身边会自然地替他擦擦汗。这种默契,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。
“最难的时候,我们只剩五十块钱。”老陈往锅里下面,热气模糊了他的脸。那是他们刚开店不久,生意惨淡,连房租都交不起。两人在巷子里来回走,商量要不要回老家。“走到第叁趟,看见月光照在青石板上,突然就不舍得了。”阿英接话道,“这条巷子见证了我们太多,第一次牵手,第一次吵架和好...”
后来他们决定再坚持一下。老陈去工地搬砖,阿英接缝补的活,硬是把面馆撑了下来。说着这些时,老陈把刚煮好的面端到我面前,又给阿英碗里多加了荷包蛋。“她爱吃煎得焦一点的。”他轻声说,像是分享一个只有他们懂的秘密。
夜幕降临,雨停了。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,昏黄的光晕洒在湿漉漉的石板上。我告别时,他们正收拾店面准备打烊。老陈在擦桌子,阿英在扫地,不时说两句话,然后一起笑起来。
走出很远回头,还能看见面馆的灯光温暖地亮着。这条普通的巷子,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不同。原来真正的爱情,从来不需要轰轰烈烈。它可能就藏在一把用了二十年的旧伞里,藏在一个偷偷加的荷包蛋里,藏在井冈山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故事中。
小巷深处两百元情缘,听起来像个传说。但当你真正走进这些巷子,看到那些相濡以沫的普通人,才会明白——最动人的爱情,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子里,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