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木斯学生品茶工作室,佳木斯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13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在佳木斯这座北方城市里,有个特别受学生们欢迎的地方——佳木斯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来也巧,我第一次知道这里,还是因为隔壁班同学在朋友圈发的照片。照片里几个人围坐在木桌旁,手里端着青瓷茶杯,背景是满墙的茶叶罐子。当时我就好奇,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吗,怎么还有这么个安静喝茶的地方?

推开门的第一感觉,这里和想象中的茶馆完全不一样。没有老气横秋的红木家具,也没有咿咿呀呀的戏曲声。取而代之的是原木色的长桌,墙上挂着学生自己画的山水画,角落里的书架摆着散文集和专业书籍。最吸引人的是那个开放式茶台,上面整齐排列着各式茶具,从玻璃公道杯到手工紫砂壶,看起来专业又不失亲切。

茶香里的相遇

记得那个周末下午,我正好遇上他们在办“春日茶会”。七八个学生挨着茶台坐成一圈,主办的同学正在冲泡明前龙井。热水冲进玻璃壶的瞬间,茶芽舒展的样子特别治愈。旁边文学院的女生轻声念了句“晴窗细乳戏分茶”,引得大家都笑了。这种轻松的氛围,让我这个刚来的人也没觉得拘束。

负责茶艺演示的是个理工科男生,他边操作边和我们聊天:“其实泡茶没那么玄乎,关键是水温把控。像这种绿茶,80度左右的水最合适……”他说着把闻香杯递过来,那股豆香味确实和平时泡的茶不一样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看起来挺专业的同学,叁个月前还是个只会用玻璃杯泡茶的新手。

现在想想,这个佳木斯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特别的地方,就是它从来不说教。你不会听到“茶道精神”这样的大道理,但能在一次次冲泡里,慢慢体会到专注带来的平静。有次我心情烦躁地走进去,学长什么也没问,只是递过来一杯刚沏好的凤凰单丛。当我注意到茶汤里那股天然的花香时,心里的焦躁不知不觉就散了大半。

不只是喝茶的地方

随着去的次数增多,我发现这里早就超出了普通茶馆的功能。上个月期末考前,这里变成了临时的学习小组据点。有人带着笔记来复习,累了就起身泡壶茶给大家分享。茶香混着书卷气,连最难背的专业课内容好像都变容易了。这种相互陪伴的学习方式,比一个人闷在图书馆有意思多了。

茶艺社的李同学和我聊过她的变化:“以前总觉得喝茶是长辈的事,现在才发现,原来年轻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喝茶方式。”她说最近正在研究冷泡茶,想试着把桂花乌龙做成适合夏天喝的冷饮。这种创新思维,让传统的茶文化变得鲜活起来。

在这个被大家称作佳木斯学子茶艺交流空间的地方,我见过太多有趣的画面:哲学系的同学边品岩茶边讨论道家思想,美术专业的学生在速写本上记录茶席布置,还有留学生好奇地学习如何行茶礼。每当这种时候,茶就变成了一座桥梁,连接起不同专业、不同背景的年轻人。

窗外的梧桐叶从嫩绿变成金黄,我在这里也度过了大半个学期。现在偶尔会带着新来的同学认茶叶,教他们怎么分辨铁观音的“观音韵”。看着对方第一次尝到正宗普洱茶时惊讶的表情,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。或许这就是传承吧,不需要刻意强调,就在这一杯接一杯的茶汤里自然流淌。

夜幕降临时,工作室的灯光总是格外温暖。最后一泡茶的余香还萦绕在空气里,有人收拾茶具,有人擦桌子,相约下次再来尝某款新到的红茶。走出门外,北方夜晚的凉意扑面而来,但那份由内而外的暖意却久久不散。这片小小的天地,确实成了我们在课业之外,最能放松身心的港湾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