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做服务的小巷子,如皋小巷生活服务点
说起如皋的小巷子,那可真是藏龙卧虎。这些窄窄的巷道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边是斑驳的老墙,冷不丁就能瞧见一个剃头师傅在自家门口摆着摊子,或者闻到隔壁阿姨家飘出来的饭菜香。这种巷子里的生活味儿,是那些宽敞大马路上找不到的。
巷子口的老陈,是个修了叁十多年鞋的老手艺人。他那小小的铺面,宽不过两米,里面堆满了各种鞋子和工具。老陈说,去年有个小伙子专程从南通市区开车过来,就为了修一双他爷爷留下的皮鞋。“现在的年轻人哪,反而开始念旧了。”老陈一边说着,手上却不停,针线在鞋底穿梭,那熟练劲儿,看着都让人舒坦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往里走几步,是李阿姨开的小杂货店。早上六点就开门,卖些酱油醋、针头线脑。谁家要是炒菜少了盐,下楼走两步就能买到。李阿姨记性好,附近老住户喜欢什么牌子的味精,她都门儿清。这种便利,可不是手机上点个外卖能比的。住在叁楼的老张说,有天晚上孙子发烧,药店都关门了,幸亏李阿姨店里有备用的退烧贴,“这可是救急了”。
再往深处走,巷子拐角处有个裁缝铺。王师傅在这做了二十多年衣服,现在主要改衣服。现在的年轻人网购衣服不合身,都来找她改。她总说:“衣服啊,合身最重要,再贵的牌子不合身也白搭。”她的手巧,改过的衣服跟新买的一样,还更贴身。这手艺,大商场里可找不着。
要说这些巷子为什么这么有人情味,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做服务的老手艺人都在这里扎根多年。他们和街坊邻居处成了老朋友,谁家有什么事,互相都知根知底。这种关系,不是那种商业区里店员和顾客的客套能比的。
现在城市发展快,很多老巷子都拆了,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商业街。但如皋这些保留下来的小巷子,反而成了宝贝。这些如皋小巷生活服务点,看起来不起眼,却是整条巷子的灵魂所在。它们让冷冰冰的城市有了温度,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密。
有时候想想,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太快了?快到连和邻居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。而在这些巷子里,时间好像走得慢些。老陈修鞋时还能和你唠唠家常,李阿姨卖东西时总会关心你家里人好不好,王师傅改衣服时还能给你些穿搭建议。这些细微的交流,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。
傍晚时分,巷子里飘起炊烟,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,老人们坐在门口聊天。这样的画面,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已经很少见了。或许,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怀念这种巷子生活的原因吧。它不光是方便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,一种生活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