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集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临近街巷同价体验
那天路过辛集火车站,听见两个拉行李箱的大哥在路边闲聊。一个说:“这附近找个歇脚的地方真不容易。”另一个压低声音回了一句:“拐进后面小巷子,200块钱一次,便宜又省事。”我这才注意到火车站西侧那片老居民区,窄窄的巷子纵横交错,晾衣绳横在半空,偶尔有电动车鸣着喇叭小心穿行。
顺着巷口往里走,发现不少民居门口挂着“钟点休息”的牌子。穿着围裙的大婶坐在板凳上择菜,看见有人张望就抬头问:“住宿吗?有热水。”问了几家,价格出奇地一致——都是两百块,能住四个钟头。巷子深处的几家条件稍差些,但墙上用红漆喷着的“特价180”下面,又用小字补了“限时两小时”,算下来单价反倒更贵了。
巷子里的生意经
在第叁家招待所门口,我遇见正打扫前台的李大姐。她扯下口罩点了支烟:“我们这片都这价,贵了没人来,便宜了要亏本。”她掰着手指算账:单间月租一千二,水电网叁百,被褥清洗每次十五,“按现在这入住率,刚好够糊口”。
斜对面便利店老板插话:“他们开房的带旺我这生意呢。”他冰柜里冰镇饮料卖得特别快,还兼卖毛巾牙刷,“都是赶火车的图个方便,缺什么都来我这凑合”。
正聊着,有个拖行李箱的小伙子来问价,听说是200块扭头就走。李大姐也不拦,朝他背影喊:“整片巷子都这价!”转头对我苦笑:“现在年轻人啊,觉得两百块能住连锁酒店了,可他们不想想——连锁酒店能让你只住四小时吗?”
这倒让我想起车站广场东侧新开的那家精品酒店,玻璃幕墙亮得晃眼。上周送朋友去住过,最便宜的房间要四百八,还得下午两点才能办入住。
生活堆在巷子拐角
再往深处走,景象又不同了。晾晒的衣物在巷子上空飘得像万国旗,炒菜的香味从各家厨房飘出来。有个老大爷坐在门槛上听收音机,里屋墙上贴满奖状。他儿子在广东打工,把孙子留给他带,“空着两间屋也是空着,租出去贴补点家用”。
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那些写着“200元一次”的招牌后面,其实就是普通人家的客厅卧室。旧沙发上的蕾丝盖巾,衣柜门镜子上插的明信片,床头柜摆的全家福——这些细节藏不住生活的痕迹。
巷子尽头有家维修铺,老师傅边修自行车边说:“早些年这些房子都租给长期住户,后来火车站扩建,流动人多,才渐渐改成钟点房。”他努努嘴指向巷口,“那家‘温馨旅社’前年还是麻将馆呢,现在一天能接七八个客人”。
往回走时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箱招牌接二连叁亮起来。橙色的“住宿”、红色的“休息”、蓝色的“钟点”,在薄暮里组成一片明明暗暗的光带。有家旅馆正在更换价目表,把“180”的贴纸撕掉,重新贴上“200”。老板站在凳子上嘟囔:“还是统一价好,省得客人比来比去。”
火车站广播隐约传来,又一班列车到站了。巷口开始有人拖着行李张望,那些亮着灯的招牌下,又有人掀起门帘迎客。空气里有饭菜香,有洗衣粉味,还有卷闸门拉下的哐当声——这条巷子清醒着,准备迎接另一个夜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