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附近学生3小时百元通话
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有位汨罗的初中生家长说,孩子跟同学打了个叁小时电话,手机话费直接扣了上百块。这事儿听着夸张,仔细想想却特别真实。
现在的初中生确实和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了。我们小时候打电话,最多也就聊个十几二十分钟,现在他们倒好,一聊就是叁小时起步。你说他们哪来这么多话要说?其实啊,这背后藏着不少东西。
电话那头到底在聊什么
我后来问过几个孩子,他们说电话里聊的可杂了。今天数学课那道题到底怎么解,班主任换新发型了,隔壁班谁和谁又传纸条了,最近追的动漫更新了...听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但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,这些都是天大的事。
有个孩子说得挺在理:“在学校里说话总被打断,回家写作业又没人商量,打电话最能好好聊天。”想想也是,现在孩子放学就各回各家,想聚在一起不容易。这汨罗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说到底买的是个陪伴。
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很多家长第一反应都是心疼钱。一百块啊,够买多少本练习册了。但你要是问孩子,他们会觉得特别值。毕竟在这个年纪,能有个愿意听你说话的朋友,比什么都重要。
我认识一个男孩,以前特别内向,后来因为经常和同学打电话讨论题目,整个人都开朗了不少。他说:“有时候就是需要个人听听你的想法,哪怕什么都不说,就在电话那头陪着也好。”
当然,也不是说打电话时间越长越好。关键是看聊天的质量。要是真能互相促进学习、分享心事,那这叁小时可能比上补习班还有用。
其实我们都经历过
想想我们读书那会儿,虽然没有手机,但不也喜欢放学后在校门口磨蹭着不走,或者偷偷传纸条吗?现在的孩子不过是把场地换到了电话里。附近学生3小时百元通话这种事,说到底就是新时代的“纸条传情”。
有个家长后来想通了,给孩子办了个亲情号套餐,既满足了孩子和朋友交流的需要,又不会让话费成为负担。这个办法挺聪明的,既尊重了孩子的社交需求,又不会太惯着。
孩子们在电话里建立的友谊,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牢固。那种随时可以打电话的关系,说明他们在彼此心里都很重要。这种情感支持,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有时候比父母的教导还管用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。如果因为晚上打电话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,那就真的需要好好谈谈了。关键是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,而不是一味地禁止。
看着现在孩子们用这种方式保持联系,反而觉得挺温暖的。在这个越来越快的时代,还能有人愿意花叁小时陪你聊天,本身就是件很幸福的事。至于那一百块话费,就当是给青春交的友情税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