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江都学生约见百元一次
这几天在江都闲逛,总能看见些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,白纸黑字的,挺扎眼。上头写着什么“江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类话。说实在的,头一回瞅见,我心里还咯噔一下,这是啥意思呢?学生?一百块?脑子里忍不住就往不好的地方想了。可后来跟几个本地的老师傅唠嗑,才发现这事儿好像跟我想的不太一样。
住在城南的李大爷,摇着蒲扇跟我念叨:“咳,你看见的那些啊,早几年就有了。说白了,就是些孩子,家里条件可能一般,想挣点零花钱。”他指了指马路对面一所中学的校门,“有些放学了,就帮人跑跑腿、送送东西,或者去店里帮半天忙。那‘一百一次’,我估摸着就是个大概的数,意思是活儿不重,报酬现结。”
招牌背后的年轻人
我试着按一个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,接电话的是个声音听着挺年轻的小伙子。他跟我说,他是附近技校的学生,周末没事,就帮人装个系统、修修电脑小毛病。“一百块一次,差不多就是个行价,复杂点的再加钱。”他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,又有点自豪,“靠手艺吃饭,不丢人。比在宿舍打一天游戏强。”
这么一来,我对“江都学生约见百元一次”这事儿,有了点新的看法。它不像表面上那几个字看上去那么暧昧不清,底下藏着的,其实是不少年轻人想早点接触社会、自己赚点生活费的实在需求。你说现在物价高,孩子们想买个书、看场电影,或者单纯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,出来找点事做,太正常了。关键得是正道儿。
我在一家奶茶店就碰见过一个女孩,她是旁边大学的学生,周末在店里帮忙。她说她就是看到店门口贴的招工广告来的,时薪算下来,跟她同学在外面发传单差不多。“站在这里,还能学学怎么调饮料,怎么跟客人打交道,比单纯站着有意思。”她一边麻利地封着杯口,一边跟我说。
当然啦,这事也得两说。这种比较随意的招工方式,确实没啥保障。工资说多少就多少,干完活能不能立刻拿到钱,全看老板讲不讲信用。我也听说过有学生去给人家做家教,教完了,家长找各种理由扣钱,学生脸皮薄,也不好意思争,只能自己吃亏。所以啊,想找这类工作的学生,最好还是通过学校介绍的勤工俭学,或者找那些正规的店面,签个简单的协议,心里踏实。
回过头再琢磨“江都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这个现象,它就像个小窗口,让我们瞥见了当下部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。他们也许没有多么宏伟的抱负,但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小小的技能,去换取一份独立的底气。这种劲儿,其实挺值得肯定的。只是希望社会和他们自己,都能多留个心眼,让这种兼职变得更规范、更安全,别让好事变了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