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微信好友如何识别销售行为
合作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微信好友如何识别销售行为
最近有朋友跟我吐槽,说打开微信附近的人,想随便看看,结果加了好友没聊几句,对方就开始推销产物了。他挺纳闷的,问我:“这些人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我想买东西,还是纯粹想交个朋友的?或者说,我们怎么才能提前看出来,对方是不是来做销售的?” 这个问题,还挺有意思的。
其实啊,这事儿说穿了也不复杂。我们先来想想,那些希望通过“附近的人”来拓展客源的朋友,他们身上通常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。比如,他们的微信头像往往非常正式,可能是一张西装革履的职业照,或者是某个产物的濒辞驳辞,让人一看就觉得“很商务”。再看昵称,他们的名字里常常带着“础”开头,为什么呢?就是为了在你好友列表里能排到前面去,让你一眼就能看到他。点开朋友圈,里面更是清一色的产物介绍、客户反馈、收款截图,内容更新得特别频繁。你跟他打招呼,他回复得倒是快,但叁句话不离本行,很快就引导到他的业务上。这些迹象,都算是比较明显的“销售信号”了。
那么,反过来讲,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用户,又该如何去识别这些销售行为呢?这其实就是一种观察和感觉。当你通过“附近的人”添加了一个新朋友,别急着深入聊天。可以先花一两分钟,快速浏览一下他的朋友圈。如果里面全是广告,几乎没有个人的生活动态,那你就得留个心眼了。再比如,刚开始对话,如果对方对你的个人信息、兴趣爱好不太关心,反而急切地想了解你的职业、消费能力,或者直接发来一个产物链接,那他的目的性就非常强了。这种时候,你心里大概就有数了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觉得,那是不是所有通过附近的人加好友的,都是卖东西的?那倒也不是。这里面情况也挺复杂的。有些人可能确实是微商,全职在做这个;但也有些人,可能就是兼职,想利用空闲时间多赚点零花钱。他们的心态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。全职的可能更直接,节奏更快;而兼职的或许会先跟你套套近乎,慢慢建立信任,再寻找合适的时机提起产物。所以,识别销售行为也需要一点灵活的判断,不能一概而论。
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,弄清楚这些门道,主要还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打扰。毕竟,很多人打开这个功能,可能只是想看看周围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,或者纯粹是出于好奇。如果每次满怀期待地添加,结果都变成了一场生意谈判,那体验确实不太好。学会快速分辨,就能帮我们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,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有价值的社交上。
当然,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也算是网络社交的一个小缩影吧。线上和线下的交往规则,确实不太一样。在现实中,我们可能会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来了解一个人;而在网络上,尤其是在这种短暂的交集里,大家往往没有那么多耐心,目的性也会更强一些。这似乎也成了一种默认的“潜规则”。了解这套规则,并不是说我们要去排斥什么,而是能让我们自己更从容一些,知道如何应对,如何保护自己的社交边界。
所以,下次再遇到来自“附近的人”的好友申请,不妨先观察一下。看看头像,翻翻朋友圈,聊上几句感受一下对方的意图。慢慢地,你就能培养出一种直觉,很快就能判断出对方的来意。这样,无论是想继续交流,还是礼貌地结束对话,你都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