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化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兴化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
初到兴化的困惑
第一次从兴化火车站出来,顺着人流往南走,一拐弯就钻进了一条细长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些老旧的平房,偶尔有几家小店探出头来。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巷口,心里直嘀咕:这兴化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呢?问旁边小卖部的老板,他叼着烟,含含糊糊地回了一句:"就叫后街呗。"
这个答案实在让人不太满意。后街?这也太随便了。我掏出手机想查地图,信号却断断续续的。倒是巷子深处飘来的炸油条香味,勾得人忍不住往里走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越往深处走,越发现这巷子别有洞天。清晨六点,修自行车的老王已经支起摊子,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链条。他说在这住了叁十年,从来没人给这条巷子正式命名。"大家都叫它火车站后街,实在要写信填地址,就写兴化站后街一巷。"
再往前是李阿姨的豆浆铺子,她边磨豆浆边笑着说:"前年创卫的时候,倒是有人来量过尺寸,说要挂路牌。后来不知怎么就没消息了。"热腾腾的豆浆端上来,她顺手往我兜里塞了两个茶叶蛋,"常来的客人都知道,找我就说到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,李记豆浆铺。"
这条巷子最热闹的是傍晚。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灵活地穿梭,卖卤味的小推车准时出现在拐角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。住在巷尾的大学生小陈告诉我,他刚来时总迷路,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摸回租住的屋子。"其实没有正式名字也挺好,"他眨眨眼,"这样找来的都是真熟人。"
名字之外的温度
我在巷子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,忽然觉得兴化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这个问题,似乎没那么重要了。快递小哥会准确地把包裹塞进每户人家的窗台,送外卖的年轻人能精准说出"第叁个电线杆右转那家"。这条巷子在每个人的心里,都有自己独特的坐标。
临走的那个早晨,我又去了李阿姨的铺子。她正和几个老邻居商量,要不要自己凑钱做个路牌。"倒不是图什么,"她擦着桌子说,"就是想着哪天孩子们回来,能说得清楚自家在哪儿。"
火车缓缓驶离站台时,我望着那条渐渐模糊的巷子。或许它永远都不会有正式的名字,但那些晨光中的豆浆香、深夜归家的脚步声、邻里间的寒暄问候,已经给了它最生动的注脚。这兴化火车站后街小巷名称,早就写在每个过路人的记忆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