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哪个巷子有姑娘,黄山哪里巷中有女子
那天路过老街茶馆,听见两位游客正低声讨论着什么“黄山哪个巷子有姑娘”的话题。穿青色布衫的大叔端着茶碗直摇头:“这话问得怪,巷子里住的都是老街坊,张家闺女前天刚出嫁,李家孙女在省城读书,哪能随便哪个巷子都有姑娘站着呢?”
其实啊,这个问题背后藏着好些门道。黄山脚下这些巷子,青石板路磨得发亮,白墙黑瓦挤挤挨挨,生活气息浓得很。清晨五点半,西递巷口早点铺最先亮灯,胡大娘边蒸青粿边念叨:“我家叁个姑娘都出去见世面了,现在巷子里就剩我们这些老骨头。”
巷子里的生活图景
要说黄山哪里巷中有女子,那得看时辰。早晨七点的屯溪巷,买菜回来的婶子们挎着竹篮,用本地话聊着今早的豆腐嫩不嫩;午后宏村月沼旁,写生的女学生坐在马扎上画水彩;傍晚渔亭镇巷弄里,放学的小姑娘蹦跳着数石板缝里的青苔。这些画面平常却鲜活,比那些不着边际的传言真实多了。
记得前年深秋在黎阳巷,遇见个守银铺的老奶奶。她戴着老花镜凿银镯,说话慢悠悠:“我十六岁嫁到这巷子,守这铺子六十叁年了。”她指着对面木楼:“那家孙女在深圳做设计师,过年才回来住几天。”这时巷口飘来吉他声,几个年轻人正在改造的老宅里开咖啡馆。
变化的时光
现在黄山这些巷子确实和从前不同了。去年重修的石板路走着更平整,但坐在门前纳鞋底的媳妇少了;灯笼还是那样的红,不过挂灯笼的人家大多改成了民宿。南屏巷最里间有家扎染作坊,老板娘是从杭州回来的大学生,她说:“我们这辈人把老手艺接回来,让巷子重新活起来。”
有件事特别有意思——上个月暴雨夜,我在屏山巷躲雨,杂货店阿姨硬塞给我一把伞。第二天还伞时,看见她女儿正教外国游客编竹编。那种暖融融的烟火气,比什么传说都动人。这大概就是黄山巷子真正的模样,寻常日子里藏着最本真的生活滋味。
所以要是还有人打听黄山哪个巷子有姑娘,不如让他清晨来巷口听听豆浆机的轰鸣,正午看看猫儿在墙头打盹,傍晚等着炊烟从老烟囱里袅袅升起。那些挎着菜篮哼着黄梅戏的阿姨,举着手机直播的返乡姑娘,还有牵着孩子回娘家的年轻母亲,才是这些巷子里永远鲜活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