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康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永康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7:30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?
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我第一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还是从一个学长那里。那天他约我去校外吃饭,直接就来了一句:“走,去炮楼那边,新开了家麻辣烫。” 我当时就愣住了,心里直犯嘀咕:这都什么年代了,还有炮楼?是那种抗战电影里的碉堡吗?这也太奇怪了。

后来跟着他去,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军事遗迹。眼前就是几栋紧挨着的居民楼,楼层不高,看上去有些年头了,外墙的颜色都有些发暗。楼下密密麻麻全是小店,餐馆、网吧、理发店、小超市,什么都有,招牌一个挤着一个,花花绿绿的。人声、车铃声、炒菜的滋啦声混在一起,那叫一个热闹。

我忍不住就问那学长,这地方为啥叫这么个名儿?他嘿嘿一笑,指着那几栋楼说:“你看它们,一栋一栋立在那儿,方方正正的,窗户密密麻麻,像不像老照片里的那个炮楼?” 他这么一说,我再仔细一瞧,嘿,你还真别说,抛开历史意义,单看那个建筑形态,还真有几分神似。这个说法就这么在学生们中间传开了,一传十,十传百,“炮楼”就成了这片区域的代名词。

这里藏着我们的青春记忆

对于永康大学城的学生们来说,“炮楼”可不仅仅是个地名。它更像是一个课外的“补给站”,一个承载了我们太多记忆的地方。想想看,上了一天的课,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公式定理,谁不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?食堂的饭吃腻了,我们就会溜达到永康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的地方,换换口味。

那里有最地道的街边小吃,有性价比超高的小炒。我记得有一家卖牛肉面的,老板是个北方人,特别实在,给的牛肉块头又大又多。我们经常几个人凑一块,点几个小菜,一边吃一边吐槽老师,或者聊聊最近的趣事。那个小小的店面,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。

除了吃的,这里还有我们生活的痕迹。打印论文、配钥匙、修电脑、买些日用杂货……所有生活上的琐事,几乎都能在永康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的这片地方解决。它可能没那么光鲜亮丽,甚至有点杂乱,但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便利,是任何高大上的商业街都给不了的。它就像是我们学生时代的一个老朋友,不那么讲究,但特别实在,特别贴心。

有时候晚上从自习室回来,路过这里,看到灯火通明的店铺和来来往往的学生,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。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,明明不是家,却有一种安心的归属感。

名字背后的温度

“炮楼”这个名字,听起来可能有点土,甚至有点不雅。刚开始我也不太习惯,总觉得有点别扭。但时间长了,我反而觉得这个外号特别亲切。它不是什么官方给的正式名称,没有那种冷冰冰的距离感。它是我们学生自己创造、自己流传开的,带着一种戏谑和自嘲,但也充满了认同。

你想啊,当一群离开家乡、在外求学的年轻人,共同用一个只有自己圈子里才懂的“暗号”来指代一个地方时,这本身就是在构建一种共同的记忆和情感联结。“炮楼”这两个字,对我们来说,早已超越了它字面的意思。它代表的是那段手头不宽裕却很容易满足的岁月,是那碗深夜暖胃的麻辣烫,是那群一起疯一起笑的朋友。

所以,每当有人提起“炮楼”,我脑海里浮现的,绝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,而是一幅幅鲜活的、带着烟火气的画面。这片区域或许会因为城市发展而改变样貌,但这个充满故事的名字,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我们这一代永康大学城学子的青春,一定会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,很久很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