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达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2:42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表妹前两天突然神神秘秘跟我说,她同学花了八百块钱,就为了跟人通叁小时电话。我当时正喝着水,差点呛到:“多少?八百?叁小时?现在初中生都这么聊天的吗?”

仔细打听才知道,那孩子是安达市的初中生,平时挺内向的。她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,就为了跟某个“线上陪伴师”聊聊天。对方不是什么心理咨询师,也不是家教,就是专门陪人说话的大学生。这事儿在我们家饭桌上可炸开锅了。

电话那头到底在聊什么

我姑姑第一反应是:“这孩子别是遇上骗子了吧?”但表妹说,那同学聊完特别开心,还说这钱花得值。原来那孩子在班里没什么朋友,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,爷爷奶奶除了问“吃饭没”“考多少分”,几乎不跟她聊天。她说有时候心里憋着好多话,像塞满棉花的箱子,快喘不过气了。

那个陪聊的大学生也怪有意思的,不辅导功课,不说大道理,就听她讲班里谁和谁闹别扭了,最近迷上了什么漫画,甚至昨天操场上看见的云像棉花糖这种小事。叁小时里,大部分时间都是孩子在说,对方偶尔插句话,问问“后来呢”“你当时什么感觉”。

我突然想起我们小时候,哪有这么复杂。放学后排着队到公共电话亭,揣着五毛钱硬币给爸妈打电话,响叁声就挂掉,算是报平安。现在倒好,安达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成了真事,听着离谱,细想又挺心酸的。

为什么孩子宁愿花钱找陌生人聊天

我后来琢磨,这事儿不能光怪孩子。现在大人都忙,回家各刷各的手机,饭桌上都静悄悄的。我邻居家孩子前天举着98分的卷子回家,他爸眼睛没离开电视,就“嗯”了一声。孩子站那儿半天,最后默默回屋了。

有的家长倒是愿意聊,可开口闭口就是“这次月考第几名”“隔壁小明报了哪个辅导班”。你说孩子能愿意跟这样的父母聊心里话吗?倒不是说家长不好,可能就是太着急了,忘了孩子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,然后才是学生。

那通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,说白了就是买了个能认真听她说话的人。这让我想起楼下理发店的王师傅,他给人剪头二十年,客人躺那儿洗头的时候,什么心里话都往外倒。他说有时候觉得自个儿不像理发师,倒像个树洞。

现在这年头,想找个能安心说话的树洞,居然要花钱了。想想也挺那什么的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八百块对初中生来说可不是小数目。那孩子为了攒钱,早餐只吃馒头,矿泉水瓶都攒着卖。要是她爸妈知道这事,不知道该心疼钱还是心疼孩子。

其实这类服务现在挺多的,有的叫心灵陪伴,有的叫情绪疏导。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一小时不等,客户里学生比例还不小。看来感到孤单的,不止安达那个初中生一个。

我舅舅听了这事直摇头:“现在的孩子就是太脆弱了,我们那会儿吃不饱穿不暖,不也这么过来了?”可我表妹怼了他一句:“那会儿整个村子都是 playground,现在孩子的 playground 在手机里,能一样吗?”

这话把我给问住了。是啊,我们小时候在巷子里疯跑,抓蚂蚱,捅马蜂窝,现在孩子被困在楼房和补习班之间,他们的喜怒哀乐,可能真的需要个出口。

当然不是说要鼓励这种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的行为。但我在想,要是平时有人愿意认真听那孩子说说话,她至于要花八百块吗?有时候觉得,最好的陪伴可能就是放下手机,看着对方的眼睛,老老实实当个听众。

后来听说那孩子的妈妈从外地回来了,知道这事后哭了一晚上。现在她每周固定给孩子打两次电话,不说学习,就聊些鸡毛蒜皮的小事。最近一次通话,母女俩居然聊了四十分钟,破纪录了。

这大概就是那八百块电话费,换来的最珍贵的东西吧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