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做服务的小巷子,阿尔山服务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4:06:12 来源:原创内容

阿尔山的夏天来得总比别处晚些,六月初过去,城里人早已换上短袖,这儿清晨还得披件薄外套。我住的旅馆在老街区,弯弯绕绕的巷子多,地图上都不太标得明白。放下行李闲逛,不知不觉就拐进了一条窄窄的巷子。

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润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木刻楞房子,蓝的、绿的,颜色褪得正好看。几个老人家坐在自家门槛上晒太阳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,用的是本地方言,听不太真切,只觉得那调子软软的,跟这慢悠悠的午后很配。巷子深处飘来一阵奶香,循着味儿找过去,是一家卖列巴的小铺子,刚出炉的大列巴,外壳焦黄脆硬,掰开来,热气混着麦香直往鼻子里钻。

巷子里的温度

买了个列巴,就在铺子外头的小木凳上坐下。老板娘是个爽利的本地大姐,看我是生面孔,顺手给我倒了碗奶茶。“咱这阿尔山做服务的小巷子,别看旧,住着可舒坦了。”她说话带着东北口音的敞亮。我问她这儿一直这么安静么。她笑了:“冬天可不是!那时候满街都是来看雪泡温泉的,热闹着哩。现在这时候最好,清静,像个过日子的样儿。”

正说着,一个穿着工装的大叔骑着叁轮车慢悠悠地从巷子口进来,车斗里装着些维修工具。他挨家挨户地看,停在了一户院门有些歪斜的人家前,利索地下了车,敲了敲门。“老李家这门该修修了,”老板娘见我看着,随口解释道,“老王是这片儿的‘百事通’,谁家水电、门窗有点小毛病,喊他一声就来了。”没过多久,就见他帮那户人家把门调整好了,主人家递出来一杯水,他仰头喝了,又骑着车往下一家去了。

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,这种邻里间不言自明的关照,大概就是这条阿尔山服务胡同最本真的样子了。它提供的不是那种明码标价的“服务”,而是一种氛围,一种让人安心的、生活的底色。

我顺着巷子继续往里走,看到一家窗台上摆满了野花的人家。一位老奶奶正提着水壶,颤巍巍地要给花浇水。我刚想上前帮忙,一个十来岁、背着书包的男孩不知从哪儿跑过来,自然地接过水壶,“奶奶,我来!”他熟练地浇完花,又跟奶奶说了几句话,才蹦跳着走了。老奶奶眯着眼看他跑远,回头看见我,慈祥地笑了笑。那一刻,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亮起了零零星星的灯火,不是城市里那种晃眼的霓虹,而是从窗户里透出来的、暖黄色的光。空气凉了下来,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。我慢慢走回旅馆,那条阿尔山做服务的小巷子已经隐在了暮色里,但那份踏实与温暖,却清晰地留在了心里。它或许没有惊艳的风景,却藏着这个地方最动人的日常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