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丰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大丰汉子钟情的老街巷
巷口的老槐树又抽新芽了,青石板路上传来熟悉的脚步声。这是大丰男人最爱钻的地方,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,可他们偏就爱这份逼仄。
你问为啥?巷子东头开剃头店的王师傅最有发言权。他的店面不到十平米,每天下午总有几个老主顾赖在褪色的皮椅上不走。“这儿能听见邻家炒菜的滋啦声,能闻见谁家炖了红烧肉。”王师傅说着,手里的推子也没停,“那些高楼大厦啊,太过干净净,反而没味道。”
老街巷藏着旧时光
要说这条巷子有什么特别的,还真说不出。墙皮斑驳,电线杂乱,可大丰汉子就是钟情这样的老街巷。修鞋的老李在这住了四十年,他记得每块青石板的凹陷:“小时候在这摔过跤,年轻时在这等过姑娘,现在嘛,就在这看云卷云舒。”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叁十年的面馆,老板娘下面时爱和客人唠嗑。她说附近工地的年轻人也常来,就爱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吃面。“他们说的那些新鲜词儿我听不懂,但看他们吃得香,我心里就踏实。”锅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笑脸,却让这话格外真切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。现在到处都在建新小区,可大丰男人还是喜欢往这些老街巷里钻。或许是因为在这里,时间走得特别慢,慢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,能想起那些被忙碌生活遗忘的事。
傍晚时分最热闹。下班回来的男人们不急着回家,先在巷口小卖部门前的石凳上坐会儿。递根烟,聊聊今天的活儿,说说孩子的功课。没有刻意约好,但这个时候总能碰见几个老熟人。这种默契,是钢筋水泥里长不出来的。
巷子里的生活是接地气的。二楼的刘叔在窗台种满花草,每天浇水时要和楼下的邻居喊两句话;收废品的老陈每周叁准时出现,摇铃的声音成了整条巷子的闹钟。这些琐碎的日常,织成了大丰男人离不开的生活脉络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还亮着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大丰男人喜欢的小巷子又会迎来新的一天,继续承载着那些说不清道不明,却实实在在的眷恋。